【商品名称】艾割(Argold)
【通用名称】环庚草醚(cinmethylin)
【加工剂型】10%乳油
【用药量】10%艾割乳油一次性施药,每公顷用300~450毫升。艾割与金秋、太阳星、草克星、农得时、威农、莎多伏等混用,可有效地防治稗草、雨久花、萤蔺、异型莎草、牛毛毡、泽泻、慈姑、毋草、水马齿、沟繁缕。白水八角、眼子菜、节节菜、碎米莎草、丁香蓼、狼把草、花蔺等,对多年生莎草科的扁秆藨草。日本藨草(三江藨草)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艾割与防治阔叶杂草除草剂混用一次性施药:每公顷用10%艾割225~300毫升;两次分期施药:第一次每公顷用10%艾割225~300毫升;第二次用225毫升。
【使用时期】稗草2叶期以前施药除草效果最好,即水稻插秧后5一7天,缓苗后。如黑龙江省稗草发生高峰期在5月末6月初,阔叶杂草发生高峰期在6月上旬,插秧在5月中下旬,施药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艾割在移栽田主要防治稗草。艾割与防治阔叶杂草除草剂混用,一次施药可有效地防治稗草和阔叶杂草。施药过早影响阔叶杂草的防治效果;施药过晚或因整地与插秧间隔时间过长,稗草叶龄过大,影响稗草防治效果。最好分两次施药,第一次施药在插秧前5~7天单用艾割,最好结合水整地趁水浑浊,把药施进去,重点防治已出土的稗草;第二次施药在插秧后15~20天,混用其他防阔叶杂草除草剂,重点防治阔叶杂草,兼治后出土的稗草。在低温。水深、弱苗等不良环境条件下,仍可获得好的安全性和除草效果。
【防治对象】稗草、慈姑、萤蔺、碎米莎草、异型莎草、毋草、轮藻、白水八角等。
【使用技术】艾割采用毒土、毒沙法施药。毒沙法每公顷用湿润的沙或土225~300千克拌匀撒于稻田。喷雾法施药也可,但不如毒土法方便。艾割对水层要求严格,施药时应有3~5厘米水层,水深不要没过水稻心叶,保持水层5~7天,只灌不排。注意插秧要标准,要不使水稻根外露;沙质上、漏水田或施药后短期缺水,水源无保证的稻田不要用艾割。
水稻浸种后催芽前,每公顷用种量用增产菌浓缩液225毫升或益微粉剂225克拌种后催芽,或水稻苗床在起秧前3~5天,结合浇最后一遍水,每7平方米用增产菌浓缩液10毫升或益微粉剂10克加水20升,喷洒苗床,浇透为止。做到带菌下地,即有防病作用,又能促进幼苗生长,根系发达,插后缓苗快或不缓苗,抗药能力增强,在不良环境条件下使用艾割仍然安全。
【混用】混用一次性施药,每公顷用药量:
10%艾割225~300毫升加10%金秋200~250克。
10%艾割225~300毫升加10%草克星150克。
10%艾割225一300毫升加10%农得时200~250克。
10%艾割225~300毫升加15%太阳星150~225克。
10%艾割225~300毫升加30%威农150克。
混用两次性施药,每公顷用药量:
插秧前5~7天,10%艾割225~300毫升;插秧后15~20天,10%艾割225毫升加10%金秋200~250克。
插秧前5~7天,10%艾割225一300毫升;插秧后15~20天,10%艾割225毫升加10%草克星150克。
插秧前5~7天,10%艾割225~300毫升;插秧后15~20天,10%艾割225毫升加10%农得时200~250克。
插秧前5一7天,10%艾割225一300毫升;插秧后15~20天, 10%艾割225毫升加15%太阳星150~225克。
插秧前5一7天,10%艾割225~300毫升;插秧后15一20天,10%艾割225毫升加30%威农150克。
在阔叶杂草和莎草科杂草多的条件下,太阳星、金秋、草克星、农得时、威农用高药量。扁秆藨草、日本藨草、藨草发生严重的地块,草克星、威农等可进行两次施药或施用灭草松(排草丹)。(摘自王险峰主编《除草剂作用手册》)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小麦新品种推介 下一篇“黑麦草(小黑麦)一双季稻”技术规范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相关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