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姆渡遗址中发现大面积稻谷堆积层,平均厚度40~50厘米,总量约100吨左右,可供400多人一年的口粮。经农学家鉴定,它是人工栽培的籼稻。在河姆渡文化遗址发现之前,中外学者一般认为亚洲稻作起源于印度,中国的水稻是由印度传来的。中日两国科学家用电子显微镜扫描等多种新技术,对河姆渡遗址出土的105粒碳化稻谷进行测试和分析,发现其中4粒是野生稻,从而证明:河姆渡确实是中国稻作文明的发源地。这一发现,使我国人工栽培稻谷的历史提前了2000多年,比以往誉为世界最古老的稻谷(泰国奴奴克塔遗址出土)还早数百年。
有栽培稻谷,必有人工灌溉。
河姆渡遗址中还有170多件骨耜。骨耜用当时这一带大量存在的大象、犀牛等动物肩骨制成,中间打2孔,以绑扎棍棒(见图1)。这是一种“复合农具”。
余姚市从1990年开始推广水稻节水灌溉技术,成为浙江省推广这项技术最好的县市,其中动因之一就是:“余姚是河姆渡文化的发祥地,是人类最早栽培水稻的地区,作为河姆渡的传人,更有义务率先推广应用先进的水稻灌溉技术。”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水稻高产田的灌排水技术 下一篇稻田水分控制方式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相关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