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滴虫病又叫黑头病或传染性盲肠肝炎,是由火鸡组织滴虫引起的,主要寄生于火鸡和鸡的盲肠和肝脏内,引起特征性的盲肠发炎、溃疡和肝脏坏死。多发生于鸡雏和火鸡雏。其他禽类少见。笔者自2000年2月份至今跟踪诊断并治疗了某特种养殖基地孔雀组织滴虫病。
一、发病情况。廊坊市某特种养殖基地存栏孔雀3000只,笼内育雏,30日龄后地面散养。自2000年开始发病,发病情况为4-6月龄以后孔雀出现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双翅下垂,怕冷嗜睡,拉黄色、淡绿色的恶臭糊样粪便,到后期粪便带血,严重时死亡。开始发病时投喂氨苄青霉素和抗球灵等药物后效果不明显,陆续造成各日龄孔雀死亡500余只,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后经我站剖检、实验室诊断为组织滴虫病,采取了定期投喂痢特灵、驱虫、消毒等措施,经过两年的努力基本控制了本病。
二、病理解剖。病死孔雀消瘦,皮下干燥脱水;在肝脏可见有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隆起、中央凹陷的坏死灶,呈黄色或淡绿色,大小不一;腺胃肿大;盲肠严重出血肿大似香肠样,内充满干燥、坚硬、干酪样的凝固栓子,栓子横切面呈同心圆形。
三、实验室诊断。用手术刀片刮取病变盲肠芯、盲肠粘膜少量新鲜内容物,加0.9%生理盐水1-2滴,加盖玻片,镜检可见圆形、卵圆形,大小在4-21微米无鞭毛,单个或成堆存在的虫体,确诊为组织滴虫病。
四、发病原因。本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是孔雀采食了被污染的带有组织滴虫的异刺线虫的虫体或蚯蚓等昆虫的饲料等。组织滴虫本身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弱,不能长期存活,异刺线虫是本病的中间宿主,组织滴虫进入虫体后,随虫卵排出体外,污染饲料、水,被孔雀采食后经消化道感染而发病。
五、防治措施
1、药物治疗。发现本病后圈舍内用3%氢氧化钠溶液消毒。病孔雀隔离治疗,用甲硝唑按500ppm,呋喃唑酮(痢特灵)按400ppm,止血敏按200ppm混饲,连用七天;病死孔雀深埋或焚烧处理。三天症状减轻,七天后痊愈,采食饮水恢复正常。停药后又几次复发。
2、定期预防。⑴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禽舍卫生,及时清除并销毁粪便。⑵定期给孔雀驱虫,用左旋米唑片25毫克/公斤体重,每月投喂一次。⑶全场每个月各日龄孔雀按300ppm混饲投喂痢特灵投喂5天。通过连续两年采取以上措施本病在该场得到较好控制。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凤眼莲的生态习性与病虫害防治 下一篇孔雀球虫病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相关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