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条
  • 图片
  • 视频

搜全站
智农361-农事百科 >>所属分类 >> 养猪技术   

鹿坏死杆菌病的防治方法

标签: 暂无标签

收藏到:   顶[0] 发表评论(0) 切换手机版 编辑词条

  鹿坏死杆菌病是由坏死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一般多由皮肤、黏膜外伤感染引发,主要侵害蹄部,其次是口腔黏膜和皮肤。一般发生坏死性病变,有时转移到肝、肺等内脏,形成坏死灶,如治疗不及时可造成大批死亡,是养鹿业危害严重的传染病之一。

1、病原与流行
  坏死杆菌是革兰氏阴性多形态细菌,由球杆状到丝状形状不一,不形成荚膜。该菌能产生至少两种毒素,可引起组织水肿、坏死,还有溶血作用。该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在土壤中能生存30天。鹿不分年龄、性别均可感染发病。夏秋多发,呈散发,有时也呈地方流行。传染主要由病鹿引起,皮肤损伤是主要感染途径。另外地面潮湿、泥泞、凹凸不平,气候闷热潮湿,饲料粗硬多刺,饲养管理不善等也易促使该病发生。


2、临床症状
  病变主要发生在四肢,特别是蹄部和系部,严重时可发展到角基部。表现为局部化脓、溃疡及坏死。病初局部形成脓肿,逐渐出现坏死,坏死灶中心凹陷,周围组织比较整齐,并向周围深部健康组织蔓延。坏死灶破溃后流出脓汁及血液,并有特殊的恶臭,如果坏死灶侵害到关节和韧带及骨组织,则蹄壳脱落,跛行,蹄发生变形,称之为“大脚鹿”。病鹿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消瘦,经常卧地,如继发感染可造成死亡。如病灶转移到内脏,可引起坏死性肺炎、化脓性肝炎和心包炎等。病鹿两耳下垂,呆立不动,体温升高,可视黏膜黄染,心律加快,呼吸困难,最终死亡。

3、治疗
  要采取局部和全身治疗相结合的办法。具体方法:对患部剪毛,清洗消毒,清除坏死组织、脓汁和异物,充分暴露创面,用3%的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创面,然后涂上碘酊,撒上硼酸粉,或用提毒散或生肌散。也可撒高锰酸钾粉,用绷带包扎。每隔2~3天换药1次。病情严重者可用0.25%的普鲁卡因20mL、链霉素100万lu,进行蹄部神经封闭,疗效显著。口腔发现坏死病变可用0.1%~0.2%的高锰酸钾液冲洗,并涂以碘甘油。饲以软草和含高蛋白、维生素的饲料,并注意全身疗法。全身疗法可用10%的葡萄糖注射液500mL,安那加10mL、乌洛托品注射液20mL、磺胺嘧啶注射液20mL,一次静脉注射效果良好。为防止病情恶化上行感染至内脏甚至全身,可采用抗生素治疗。实践证明,坏死杆菌对土霉素、四环素、先锋霉素、青霉素和卡那霉素极为敏感,疗效显著。蹄部药浴疗法:在鹿的过道设药浴槽,槽内放入3%的来苏儿,每隔3~5天驱赶鹿群脚浴1次,是预防和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

4、预防
  鹿舍要保持清洁、干燥,定期进行消毒,保持地面平整。圈舍需无铁钉、铁丝等尖锐物品,严防发生外伤。已发生外伤要及时进行外科处理。加强鹿群管理,不喂带有芒刺的饲料。放牧时防止鹿群惊慌,保持稳定,严禁鹿群相互踏伤和碰撞。发现病鹿及时隔离治疗。

    

参考资料
[1].  鹿坏死杆菌病的防治方法   http://shuju.aweb.com.cn/technology/20121014/248849.html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鹿病防治 下一篇梅花鹿败血型大肠杆菌病的诊疗与防治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相关评论

查看更多>>
  • 匿名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

词条信息

IPA-10000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 浏览次数: 247 次
  • 更新时间: 2015-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