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粉病是高等植物上常见的一种病害,我们在紫薇生产中摸索出了一些紫薇白粉病的防治手段:
在种植上设置隔离带 紫薇白粉病的初侵染来源于越冬闭囊壳所释放的子囊孢子,子囊孢子靠气流传播进行初侵染,紫薇白粉病多发生在双子叶植物上,在种植紫薇时有层次的种植针叶树,起阻碍病害发生蔓延的作用;另外,一旦发现紫薇白粉病的为害,即要对感病区域做认真的清理,将感病枝修剪掉,并转移他处销毁。
及时设防,杀菌剪枝 紫薇白粉病最明显的症状是在叶面或叶背及嫩枝表面被白粉所盖,绿叶不绿,早期仅白粉状成面层;中期,白粉层上产生黄白色,渐变为黄褐色;后期,白粉层上产生黄白色斑块,夹有黑色小点,严重时枝、叶卷曲枯死,似烧焦状。紫薇白粉病是由于囊菌亚门核菌纲白粉菌目的真菌引起,白粉菌及专性寄主菌,多数生于紫薇表面,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株休眠芽内越冬,翌春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侵染新叶和新梢,故在紫薇花后种熟之季,及时修剪,通风透光,另喷施1至3度石硫合剂,控制越冬菌源,做好紫薇花前预防。
掌握发病规律,对症下药紫薇白粉病多于4月开始发生,10月以后,病害扩展趋于停滞,该病是一种多病程病害,分生孢子可以在一年中侵染多次。对紫薇而言,多雨和干旱对寄主的抗病性都起到削弱的作用。潮湿多雨紫薇徒长郁闭,光照不足,体内碳氮比下降,导致抗病性降低,紫薇叶细胞膨压过低,易于感病。另外,紫薇白粉病的病原菌不仅可由气孔进入寄生,而且可以由紫薇体表的角质层直接侵入,紫薇的叶、芽、枝、茎均易感病。在紫薇萌动和抽梢期内就须加强防治,喷洒20%三唑酮(粉锈宁)15%可湿性粉剂,1袋100g,2亩用1袋。但当紫薇进入花芽分化期后使用三唑酮效果不明显,经试验,采用50%超微可湿性粉剂退菌特较好。每袋350g,按1200至1500倍液配比,需水420kg。喷药时先叶后枝干,最好10天左右为一个循环,连续喷三遍,即可防止紫薇白粉菌在当年再发生。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紫薇有哪些常见病害?怎样防治? 下一篇紫薇病虫害防治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相关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