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产业在得到迅猛发展的同时,兰花病虫害的发生也日趋严重,病虫害的防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例如,外来病虫害的侵袭和新的病虫害种类的出现;病虫害的预警信息和防治工作存在滞后;防疫工作存在不足;许多病虫害出现抗药性以及许多病虫害还无法找到相应的防治药剂等等。
缺乏预防观念,一旦兰花受到危害时,就立即采取药剂喷施。虽然如此喷药能在短时间内控制病情的发展,杀死病菌与害虫,但药剂防治并非万能,常常会因用药不当而造成药害,并造成环境污染,而且还会导致病虫害发生抗药性,成农药越用越多,效果越来越差的现象发生。
国兰兰艺缺乏艺术欣赏和评价系列的标准,人们在追求美观的同时,还表现出猎奇心理,导致对国兰好坏的判断发生错误。其次,国兰的鉴赏观念同热带兰及其它花卉有所差异。在植物学上,对大多数植物说来,在植株上出现的奇叶、奇花、奇型等奇异现象,并不是健康的征兆,有些似乎是病态性的,可是发生在国兰植株上时,却被认为是属于奇异、珍奇、美丽的国兰品种,如奇瓣花、弯曲叶、水晶、矮种等等,这些对某部分国兰爱好者来说,他们希望让国兰有这些病,因为它们可能是不可多得的收集品。有时加上人为的炒作因素,或某种利欲关系,使得国兰栽养者到处寻找收集一些类似奇异的国兰品种,然而,在收集的过程中,有可能收集到类似病毒感染、激素、缺素、肥害或药害等病理引起所出现的品种。这些品种有些被引入后,可能不会对周围的其它国兰品种带来影响,但若是携带有病毒的奇兰品种时,那就不堪设想了,可能将会带来严重的危害性。因为兰花受染病毒病好象人感染艾滋病、乙型肝炎等一样,携带病毒的兰花有时可很快显病;有时长期是隐性;也有的反复发作,在栽培条件好时呈隐性,条件恶劣呈恶性;有的一株中有部分发作,部分不发作,让人把握不定。有时半生半死,有时纤弱,但仍然还可开花。
兰花病毒感染引起兰花叶和花的变色、杂色、碎色花病,有时由植物病毒侵染而引起的特殊花,花色特点是由每个花瓣所表现的斑驳或条纹都不一样,说实在,这类病花确实非常美丽,如国兰叶片出现的山水图画斑等,殊不知这些病毒带来的斑块色彩性状是不稳定的,这类病株可以出现退化或出现病毒显性症状。
但应说回来,在某些兰花体内可能存在植物保卫素,能对病毒产生拒抗性,或个别兰花品种也有可能对某种病毒出现免疫性,可是,这些现象出现的机会毕竟极少。
病毒是由一个或几个核酸组成的基因组,有一层蛋白或蛋白保护性外壳,且可以在一定宿主细胞中自我复制的感染性因子。因为结构极简单,可以是一种蛋白组成外壳加上几百上千个核苷酸或核酸(类病毒250-390碱基对)或只含有蛋(朊病毒),介于生命与非生命之间。植物病毒很小,易进入组织细胞内,从细胞间隙膜孔可以渗入进去。植物病毒比水分子略大,可随水分子进入细胞内,可是寄生的它危害兰花,使兰花内部产生一系列病理变化。如筛管、筛板堵塞,组织坏死产生坏死斑、病细胞的结构发生变化,病毒核酸和细胞内的蛋白质、甘糖等物质聚集在一起形成一种混合内含体(有特殊结晶状的晶状体和无定形非晶状的X-体)。有人认为它有时损害细胞不明显,仅能在细胞内繁殖,不会改变细胞的染色体,认为是好的;但也有人认为,晶体状的内含体全部由病毒组成,而在X-体中同样含有大量的病毒体,具有侵染能力。植物病毒主要通过微伤进入植物细胞,脱去衣壳,释放核酸,裸露的核酸直接作为mRNA,利用寄至植物细胞提供的场所和原材料,翻译成RNA聚合酶,+RNA在聚合酶的作用下复制为-RNA,再以此为模板复制成亚基因组核酸,亚基因组核酸翻译成三种蛋白质(包括衣壳蛋白),衣壳蛋白与+RNA进行装配,形成完整的子代病毒粒体,通过胞间联系进行扩散转移。还有一种类病毒,是一类无蛋白质衣壳,仅有核酸(RNA)的分子寄生物,有变色作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相关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