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树白绢病主要危害桑树苗木和沙藏期间的插条及苗圃的幼苗。
发生与危害:
受害苗木或插条多在近地面的茎部表皮上出现浅褐色至褐色或深褐色斑点,且在病部生出白色绢丝状菌丝。菌丝呈辐射状扩展,严重时覆盖病部,后菌丝交结在一起形成茶褐色油菜籽状小菌核。小菌核形成后,白色菌丝逐渐消失,此间病部皮层溃烂,易剥离,丝状纤维露出,病叶变黄、凋萎,严重的全株枯死。
该病病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为齐整小核菌,病菌以菌核在地表或含有病残物的肥料中越冬,翌年温湿度适宜时,从菌核中长出菌丝侵染桑苗茎基部,后病部又长出菌丝沿土缝匍匐蔓延至邻近植株,或病健株直接接触进行再侵染,蚕丝被网发现其发病适温为30~35摄氏度,该病在南方桑树栽培区易发病,生产中用塑料薄膜保温保湿的沙藏的插条易发病,苗圃地连作的发病重。
预防和治疗方法
一是选择高燥地块繁殖桑树苗木。
二是采用干净的河边沙沙藏插条,能减少或控制其发病。
三是药剂消毒,博蕾秀建议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600倍液,将沙喷湿喷透,再用塑料薄膜盖7~8天进行沙藏处理;也可把沙藏后的插条用上述杀菌剂浸泡20~30分钟,都能减少白绢病的发生。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桑树病虫害综合防治 下一篇桑树红棕灰夜蛾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相关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