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灵菇也称白阿魏蘑,是原始野生于干旱草原的一种品质极为优良的大型肉质平菌,经人工培育后,与野生菇同样富含蛋白质、氨基酸、优以谷氨酸和精氨酸含量最高。此外,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及各种矿物质元素,是一种天然保健珍稀食用菌。
近几年来,由于大宗食用菌产品(平菇、香菇、金针菇、双孢菇等)增产速度过快过猛,尤其在我国,其产品价格一路下滑,从而直接影响菇农收益。但一些珍稀菇品种,则表现了非常好的市场效益,白灵菇位当其首。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已加入WTO,国门已打开,当今世界已成为一个统一的国际化大市场,随着市场经济的运作,将直接影响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所以我们山西省的食用菌产业发展也必然要随着市场经济的运作规则,进行必要的结构、品种、生产量的调整。为此我们于1999年先后与山西省生物研究所和中科院相关研究人员引入、改进该种珍稀菇的栽培技术,并于2001年批量示范性商业化栽培,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收益。所以我们认为,该技术的推广,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区域性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将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塑料大棚温室白灵菇高产栽培技术,是我们协同山西省生物研究所、中科院相关研究人员经过三年多的引进实验,规模示范性生产,逐步完善的适应北方温室大棚栽培,具有一定创新成分的成熟技术。
其栽培工艺为:选料 配制合成基质 装袋 灭菌 冷却 接种 菌丝培养 出菇管理 采收 成品加工 保藏出售
主要栽培特点:
1.人工多因子合成栽培基质:主要采用工农业废弃物,棉籽壳、玉米芯、木屑等。
2.短袋菌棒:采用17cm×33cm塑料袋制作菌棒(出菇棒)。
3.双菌墙微渠补液覆土管理技术。
以上三个特点集中了该栽培技术的精髓。它采用了常规袋式养菌法,又创新了双菌墙微渠补液覆土管理技术。采用该技术除大大降低了发菌期的污染率,缩短菌棒菌丝生长期,保证菌棒成品率外,最关键的是比常规栽培技术提高了生物效率30%-50%,该技术能充分利用北方温室的特点和山西农副产品的废弃物、农村剩余劳动力,从而保证了该技术的实施。我们利用本技术经过数批次小试、中试,并于2001年进行了首批大规模商业化生产(2万棒)获得了良好收益,其生物效率达到70%以上,居国内外领先水平。采用该技术栽培白灵菇,每投入干料0.5公斤,可收获0.35公斤以上鲜菇,一亩温室年栽培2批次,共8万袋,每袋0.35公斤干料,大约产菇1.6-2万公斤鲜菇,按目前市售平均批价每公斤7.5元,可获利12-15万元,其利润相当可观。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相关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