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条
  • 图片
  • 视频

搜全站
智农361-农事百科 >>所属分类 >> 养猪技术   

食用菌细菌性斑点病的防治

标签: 暂无标签

收藏到:   顶[0] 发表评论(0) 切换手机版 编辑词条

    细菌性斑点病,又叫细菌性褐斑病,主要危害蘑菇和平菇。该病局限于菌盖上,菌盖初期出现水渍状小斑点,渐渐变成黄褐色并扩大成小斑,不规则,凹斑内有粘稠的菌液,当病斑干后,菌盖往往开裂。覆土和栽培料是其主要的初侵染源,蘑菇菇蕾穿过覆土时,菌盖就可能受感染,若出菇期浇水不当,将菌床上的细菌溅到菌盖上,也能引起初次侵染。该病的防治应以生态防治为主,出菇期创造菌床外干内湿的环境,这样有利于刺激出菇,既保证了出菇期的湿度需要,又抑制了该病的发生,应尽量在早晚浇水,以避免热空气进入菇房,造成菌盖凝水,喷水雾滴要细,喷水后,立即通风30~60分钟,使菇表面尽快干燥,侵染则较难发生。避免中午气温高时浇水和通风,对已发病的菇房,要尽早摘除病菇,注意操作时不要造成人为的传播。摘除病菇后,菇房要适当减少喷水次数和喷水量,直至不再出现病菇时,才进行正常的水分管理。另外,用600倍的次氯酸钠喷洒发病菇床效果较好。

    

参考资料
[1].  食用菌细菌性斑点病的防治   http://shuju.aweb.com.cn/technology/20121014/236454.html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食用菌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 下一篇平菇幼菇死亡的原因及防治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相关评论

查看更多>>
  • 匿名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

词条信息

IPA-10000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 浏览次数: 431 次
  • 更新时间: 2016-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