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是全国重点淡水鱼生产基地之一,其养殖区域主要分布有:辽中、新民、康平、法库、苏家屯区、于洪区、新城子区等地。全市精养面积共20余万亩,淡水鱼产量达10余万吨,产值达8亿元。市政府在“十五”规划期间,计划淡水鱼产量达到14万吨,产值达到11亿元,年增长速度分别为27.2%和37.5%。淡水鱼主要品种有鲤、鲫、草、团头■、河蟹等,目前正引进的新品种有鲶鱼、白鲳、甲鱼、淡水白虾、牛蛙等。
随着我市淡水养殖业的蓬勃发展,同时鱼病的发生和传播也越来越严重,它已成为我市渔业发展一大障碍。我市每年有70%的鱼池面积遭受不同程度鱼病的侵害,其死亡率达到30%~80%,有的鱼池甚至“全军覆没”。我市每年由鱼病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上千万元。鱼病问题已是淡水养殖业一个急待解决的难题。
一、鱼病产生的原因
1.鱼池老化、水质污染
我市鱼池大都是80年代初由联合国无息贷款兴建的,年久失修,池塘逐渐变浅,池底淤泥逐渐变厚,淤泥中有机质分解,造成水中溶解氧大量消耗,淤泥中细菌、病毒、寄生虫繁生,水质环境恶化,给病原体造成发展的空间和条件。
2.养殖密度过大、有害物质增加
渔民为了追求养鱼的高效益,盲目增加养鱼密度,超过了水体负荷量,减弱了水体自身净化能力。
3.引进鱼苗,增加感染机会
我市淡水养殖鱼苗,基本都是从南方引进。南方鱼苗在当地高温、潮湿的环境条件下,极易繁生各种病原体。引进我市后,在放养鱼池前又未认真进行检疫消毒处理,这样就把南方鱼苗的各种病原体传播到我市鱼池中,并有逐渐扩散和蔓延之势。
4.防治不力,鱼药市场混乱
我市大部分渔民对鱼病防治知识缺乏,养鱼期间不注意科学养殖和鱼病预防。在鱼体患病期间,不对症医治,乱投药。鱼药市场混乱,缺乏监督、管理,致使假冒伪劣鱼药比比皆是。
二、当前鱼病流行的种类
近几年来,我市鱼病流行种类颇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1.鲤鱼出血病(败血症)
病原体是嗜水性气单胞菌,其症状有:
(1)体表出血型:病鱼的口腔,头顶部,鳃盖,鳍条,腹部等部位充血。
(2)肠炎型:病鱼肠壁充血,肠内无食物,肠粘膜、鳔、胆囊、肝、脾、肾均有出血点和血丝。
(3)红肌肉型:剥除病鱼的皮肤,可见肌肉呈点状或块状充血,严重时全身肌肉呈鲜红色,这时鳃呈现“白鳃”。
鲤鱼出血病为我市的主要病害,在养殖期间鱼体患出血病死亡率高达60%,尤其在越冬期间或拉网卖鱼,其死亡率高达90%以上。
2.细菌性烂鳃病
病原体是柱状桡杆菌。病鱼体色发黑,尤以头部为甚,游动缓慢,呼吸困难,食欲减退,病情严重时离群独游水面,不吃食,对外界刺激失去反应。将病鱼捕起来看,可见鳃盖内表面的皮肤往往充血发炎,中间部分常糜烂成一园形或不规则的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鳃上粘液增多,鳃丝肿胀,鳃的某些部位因局部缺血而呈淡红色或白色,有的部位因局部淤血而呈紫红色,甚至小有出血点;严重时鳃小片坏死脱落,鳃丝末端缺损,鳃的边缘色泽常变“镶边”状。
3.细菌性肠炎病病原体为肠型点状气单胞菌。病鱼离群独游,游动缓慢,鱼体发黑,食欲减退,以至完全不吃食。疾病早期,可见肠壁局部充血发炎,肠腔内没有食物,或只在肠内后段有少量食物,肠内粘液较多;疾病后期可见全肠呈红色,肠壁的弹性差,肠内没有食物,只有淡黄色粘液,肛门红肿。二龄以上大鱼患病严重时更有腹部膨大,腹腔内积有淡黄色腹水,腹壁上有红斑,整个肠壁因淤血而呈紫红色,肠管内粘液很多,将病鱼拎起,即有黄色粘液从肛门流出。
4.水霉病
病原体为水霉和绵霉。疾病早期,肉眼看不出有什么异状,当肉眼能看出时,菌丝不仅在伤口侵入,且已向外长出菌丝,似灰白色棉毛状故俗称“生毛”或白毛病。由于菌丝能分泌大量蛋白质分解酶,机体受刺激后分泌大量粘液,病鱼开始焦躁不安,与其固体物发生磨擦,以后鱼体负担过重,游动迟缓,食欲减退,最后瘦弱而死。在鱼卵孵化过程中此病也常发生,内菌丝侵入卵膜内,卵膜外丛生大量外菌丝,故叫“卵丝病”。被寄生的鱼卵,因外菌丝呈放射状,故有“太阳籽”之称。
5.粘孢子虫病
病原体为饼形碘泡虫病,饼形磺泡虫主要寄生在鱼肠壁,尤以前肠的固有膜及粘膜下层为主,形成许多白色小胞囊。胞囊有寄主形成的结缔组织膜包围。病鱼体色发黑,消瘦,腹部略膨大,鳃呈淡红色,肠内无食,前肠增粗,肠壁组织糜烂,有的鱼体弯曲,死亡率可高达90%以上。
6.指环虫病
病原体为指环虫。指环虫主要寄生鱼鳃上,大量寄生时,可引起鳃丝肿胀,贫血呈花鳃状,鱼鳃上有大量粘液,病鱼呼吸困难,游动缓慢而死。鱼苗或小鱼患病严重时,由于鳃丝肿胀,可引起鳃盖张开,还常伴有鱼体消瘦,眼球凹陷,体表无光泽及严重贫血。急性型病鱼鳃的毛细血管充血,渗出,严重时鳃小片坏死,附近的软骨组织也发生变性,但尚未坏死。用显微镜检查鳃的临时压片,当发现有大量指环虫寄生(如每片鳃上有50只以上),或在低倍显微镜下,每个视野有5~10只时,可确定为指环虫病。
三、防治对策
我市目前养鱼模式大都采取高密度,高单产,高效益的集约化养殖。随之鱼病的发生、发展,传播也逐渐严重。为保证养鱼业的正常健康发展,我们应对鱼病采取“全面预防,积极治疗”、“无病先防,有病先治”的方针。
1.清塘
清除池底过多的淤泥,或排出池水后翻晒,冰冻。淤泥不仅是病原体的滋生和贮存场所,且淤泥分解时消耗大量氧气,在夏季极易引起泛池。
2.适宜密度、合理混养
通过多年生产实践,沈阳地区放养鱼苗适宜密度,鲤鱼夏花放养密度为7000尾~10000尾/亩,当年可长至100g重量。成鱼养殖鲤鱼种放养密度为1000尾~1500尾/亩,当年可长至于1kg~1.5kg。鳞鱼种放养密度为300尾/亩左右,鳙鱼种放养密度为100尾/亩左右。
合理的放养密度即可提高群体产量,促进个体生长潜力,又保证水质环境优良,减少鱼体患病的机会。
鱼池采用鲤、鲫、鲢、鳙、草、泥鳅等混养方式,可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减少接触感染机会,如鲢、鳙鱼属上层鱼类,草鱼属中层鱼类,鲤、鲫属底层鱼类,泥鳅属于泥中鱼类。同时又能发挥各种鱼类摄食特点开展生态系养殖,优势互补,即节省饲料又能净化水质。
3.科学投喂保证“四定”。
定质:要求投喂饲料质量好,营养丰富,适口性强。
定位:集中地点搭设饲料台,可以提高饲料利用度,便于检查鱼类摄食和生长情况。
定量:根据水温、气候变化、水质情况进行投喂,投饵率3%~4%,投喂“八分饱”。
定时:每天投喂3次,时间8点、12点、17点。
4.药物防治
(1)水质、底质的处理
在晴天的中午鱼不吃食,首先要检测水质的氨氮和pH值,如果两者都高,应判定为氨中毒。pH值低时,亚硝酸盐毒性大。如果氨氮高,应降低pH值;如果亚硝酸态氮高,应当用生石灰提高pH值。
(2)病毒性鱼病的防治
淡水池中病毒性鱼病主要有:草鱼出血病,痘疮病,鳔炎症。
防治:
①鱼种下塘前,用聚乙烯氮戊环酮碘剂(PVP-I)60ppm药浴25分钟左右。
②每100kg鱼重,每天用0.5kg大黄,黄柏,板兰根(单用或合用均可),再加0.5kg食盐拌饲料投喂,连喂7天。
③每100kg鱼重,每天用0.5kg刺槐子,0.5kg苍生2号,0.5kg食盐拌饲料投喂,连喂2天。
(3)细菌性鱼病的防治细菌性鱼病主要有:出血病,肠炎,烂鳃,竖鳞病等。
防治:
①鱼种下池前用15ppm~20ppm高锰酸钾水溶液药浴10~30分钟。
②第一天杀灭鱼体外寄生虫。
③第二天至第六天连续投喂药饵5天,消灭鱼体内的病原菌,每100kg鱼重用鱼暴平12g拌饲料,制备成大小适口,在水中稳定性好的颗粒药饵,分上午、下午2次投喂。
④第三天及第五天全池遍洒漂白精0.6ppm,或三氯异氰尿酸0.4ppm~0.5ppm,或优氯净0.6ppm,或漂白粉1.2ppm,杀灭水体中及鱼体表的病原菌。在疾病早期,全池遍洒一次杀菌药就可以了。
⑤第十天左右全池遍洒生石灰一次,以调节水质。
⑥治疗期间及刚治好后不要大量换水、大量加水及捕鱼,以免给鱼带来刺激,引起应激反应加重病情,或引起复发。
(4)原生动物引起的鱼病如车轮虫、粘孢子虫、球虫等。
防治:
①鱼池用生石灰或漂白粉进行消毒,注意水质,提高鱼体抵抗力。
②鱼种放养前用8ppm~10ppm浓度硫酸铜或10ppm~20ppm高锰酸钾水溶液药浴10~30分钟,也可用2%~4%盐水药浴2~15分钟。
③全池遍洒福尔马林,使池水成为福尔马林15ppm~25ppm,隔天遍洒一次,共泼药3次。
④全池遍洒甲基兰,使池水成2ppm浓度,连续数次,每天洒药一次。
(5)蠕虫类引起鱼病如指环虫、绦虫。
防治:
①鱼种放养前用15ppm~20ppm高锰酸钾水溶液或5ppm晶体敌百虫、面碱合剂(1:0.6)药浴15~30分钟,杀死鱼种上寄生的指环虫。
②全池遍酒晶体敌百虫,使池水达0.3ppm~0.7ppm浓度。
③全池遍洒晶体敌百虫、面碱合剂(1:0.6),使池水达0.1ppm~0.3ppm浓度。
④每100kg鱼重每天用20g~30g晶体敌百虫,拌饲料投喂,连喂6天。⑤每100kg鱼重每天用中草药520g(贯众:土荆介:苏梗:苦楝树皮=16:5:3:5)煎汁拌饲料投喂,连喂6天。
张满隆 邓 理 沈阳大学生物工程研究所 110044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夏伐后桑病虫趋势与白拳防治 下一篇黄虾花的病虫害防治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相关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