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条
  • 图片
  • 视频

搜全站
智农361-农事百科 >>所属分类 >> 养猪技术   

猕猴桃溃疡病的发生及防治

标签: 暂无标签

收藏到:   顶[0] 发表评论(0) 切换手机版 编辑词条

    1 病症诊断
    
     该病在猕猴桃枝干、新梢、叶片、花蕾及花上均可发生。枝干发病初期首先浸出粘质的细丝状液体,进而变成暗红色的树液淌出,患病枝不易发芽,即使发芽不久便枯萎。新梢顶部感染病菌后变成水渍状直至变成黑褐色,发生龟裂、萎缩枯死。新梢长10-15cm左右,叶子上发生2—3mm的不规则形状褐色斑点,其周围伴有明显的黄色伞形病斑,梅雨季节是叶片发病盛期,梅雨过后不再发病。蕾外侧变成褐色,严重时脱落;花瓣变成褐色,不开放,即使开花,花朵形状也不完全。
    
     在植株上病原菌首先在感病菌枝的剪口等受伤部位发病或潜伏,当展叶时向新梢及叶片传染。发病组织不管是皮层、木质部,还是中心髓都可以潜伏病原菌,其中皮层部位的病菌繁殖最活跃,并首先进行活动。
    
     2 发病条件
    
     猕猴桃溃疡病菌是对高温适应性差的细菌。在气温5℃时下可以繁殖,15—25℃是生育最适宜温度,在感病后7 d即可见明显病症。30℃短时间也可繁殖,但经过39 h即死亡。感染病菌叶片在5℃可以发病,能分离出黄色伞形耐低温型病原菌,15℃条件下病斑迅速扩大, 28℃时病斑扩大不明显,30℃以上则不发病,在猕猴桃树体溢出液中该菌生长旺盛。在传染途径上,一般是从枝干传染到新梢、叶片,再从叶片传染到枝干,干枯落叶及土壤不具传染性。发病期风有利于传染和蔓延,一般可使病菌飞散100-300m。
    
     3 防治要点
    
     (1)在耕作上注意土肥水管理,提高树势。果实成熟后要及时采收,以利恢复树势和养分积累。修剪发病枝,剪子、锯等工具应利用酒精进行消毒,防止病菌传染扩散。
    
     (2)化学防治
    
     易感染病菌,用甲基托布津液涂抹受伤枝的表皮等受伤部位及剪口,可有效防止发病。
    
     (3)新梢迅速生长期,喷布链霉素、土霉素水剂效果好;收获后、修剪后或萌芽前喷布铜制剂如硫酸铜,对防止枝条发病效果好,并可减少叶片初期发病。收获后至落叶前,在树干下部开洞,按每平方米树冠注入200-300ml土霉素、春雷霉素等抗生素,具有良好防治效果,注入链霉素也有良好防治效果,但超过300ml有药害。

    

参考资料
[1].  猕猴桃溃疡病的发生及防治   http://shuju.aweb.com.cn/technology/20121013/227762.html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猕猴桃营养特点及其生理病害防治 下一篇猕猴桃的生理病害防治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相关评论

查看更多>>
  • 匿名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

词条信息

IPA-10000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 浏览次数: 384 次
  • 更新时间: 2016-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