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条
  • 图片
  • 视频

搜全站
智农361-农事百科 >>所属分类 >> 养猪技术   

中国西北旱作区粮食生产向“全膜时代”迈进

标签: 暂无标签

收藏到:   顶[0] 发表评论(0) 切换手机版 编辑词条

天气渐冷,甘肃中东部旱作农业区却变得繁忙起来,许多计划来年种植玉米的农民忙着铺地膜,以期赶在封冻之前为裸露的耕地披上一层白色的“外衣”。

  从全膜玉米到全膜马铃薯,再到全膜小麦,甘肃这个位于中国西北的省份正在掀起一场“白色革命”,引领西北旱作农业区粮食生产向“全膜时代”迈进。

  益岁润是甘肃通渭县平襄镇城关村的一个玉米种植大户,也是养牛大户。近年来他连续承包上百亩土地种植玉米等作物,同时发展养殖。明年他还将种植七八十亩的全膜玉米。

  “如果没有全膜技术,我们这里几乎种不成玉米,没有玉米,我也养不了牛。”益岁润说。

  益岁润所说的全膜技术是指全膜双垄沟播技术。这是甘肃农技人员在实践中探索出来的一项新的旱地增粮技术。其技术核心之一就是在雨季过后,用地膜将耕地全覆盖,减少蒸发,保住耕地墒情。

  甘肃省农牧厅副厅长杨祁峰介绍,这一看似简单的技术蕴含了诸多科学原理,保墒、集雨、增光、增温,能将水分的利用率提高到70%至80%。一般情况下,1亩地1毫米降水最多只能生产1公斤粮食,而利用这一技术可达到2.2公斤。

  2006年、2007年,甘肃省开始小范围示范推广这一技术,因抗旱增粮效果好,2010年推广面积迅速扩大到1048万亩,其中运用这一技术种植玉米893万亩。现在稳定在1000万亩左右。

  因为雨水少或温度不够,甘肃中东部旱作农业区许多地方都无法种植玉米,但这一技术改变了这一切。

甘肃临夏州永靖县杨塔乡农民崇尚志告诉记者,当地以往以种植小麦为主,雨水好的年景,产量也只有200-250公斤,而现在利用全膜技术种植玉米,亩产可达650公斤。

  杨祁峰介绍,2010年,甘肃省推广全膜技术种植玉米893万亩,平均亩产达606公斤,生产的粮食约占甘肃粮食总产量的56.5%。另外,全膜玉米每亩还能生产秸秆上千公斤,这为发展养殖提供了丰富的原料。

  不仅是玉米,甘肃还将地膜运用到马铃薯的生产中,用一种黑色地膜将耕地全覆盖,来增加马铃薯的产量。在甘肃,现在每年用地膜全覆盖的耕地在1200万亩以上,这超过甘肃粮食播种面积的1/4。

  当前,甘肃又开始推广一项新的地膜技术——全膜覆土穴播技术。这项技术同样是用地膜将耕地全覆盖,适宜的主要作物有小麦、胡麻、谷子、油菜、青稞等。甘肃的实践证明,运用这一技术种植的小麦,亩产比露地小麦高出100多公斤。

  甘肃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研究员刘广才说,全膜双垄沟播技术解决的是玉米等稀植作物的抗旱、增产问题,全膜覆土穴播技术解决的是小麦等密植作物的抗旱、增产问题,两者的结合丰富和完善了甘肃旱作农业技术体系。

  地膜的运用让甘肃旱作区农业抗旱能力大增,粮食产量大幅增加,生产更加可控,过去粮食不足的旱作农业区现在成了重要的粮食产区,因此甘肃一些农业专家将全膜双垄沟播、全膜覆土穴播等技术称之为一场“白色革命”。

  创新的地膜技术还引起了中国农业部以及具有相同气候条件的省区的重视,如陕西、宁夏等省区,相继派农技人员到甘肃“取经”,并在本省推广运用这些技术。

  目前,不仅粮食作物,全膜技术在甘肃其他特色经济作物上也开始大量尝试运用。会宁县农牧局总农艺师刘生学正在尝试运用这一技术种植西瓜,他说:“这是一项基础性的技术,在很多作物上都可运用,毫不夸张地说,这项技术挽救了西北干旱区种植业。”

    

参考资料
[1].  中国西北旱作区粮食生产向“全膜时代”迈进   http://shuju.aweb.com.cn/technology/20121012/218540.html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相关评论

查看更多>>
  • 匿名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

词条信息

IPA-10000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 浏览次数: 389 次
  • 更新时间: 2015-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