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今年全市气候较常年明显异常,春季前期干旱,造成部分地方缺水育秧;5月上旬西部偏西地区降水持续偏少,造成水稻栽插时间延迟。特别是4月以来,全市遭遇了持续低温、阴雨、寡照气候和大风、冰雹、暴雨、洪涝等灾害,给水稻正常生长带来严重影响,并造成个别田块水稻绝收。我们通过调查研究,详细分析了气象灾害对水稻生产造成的影响,为了减轻灾害影响,确保水稻生产目标实现,特提出水稻中后期田间管理及防灾减灾技术意见,供各地参考。
一、不良气候对水稻生产造成的影响
一是导致水稻秧苗素质较差,移栽时间推迟。育秧期秧苗生长十分缓慢,秧苗素质比正常年景偏差。据田间调查,今年移栽期间秧苗素质普遍较弱,分蘖较常年减少1~2个,移栽时间普遍推迟7~10天。
二是水稻生育进程延迟10天左右。长时间低温阴雨寡照天气造成水稻秧苗生长缓慢,移栽大田后返青时间延长,根系及秧苗生长缓慢,生育进程比常年延迟10天左右,给后期避开高温伏旱灾害带来较大难度。
三是水稻苗情长势较常年偏弱。由于雨水偏多,大部分田块关水较深,造成土壤缺氧,使水稻根系生理代谢缺氧受阻,活力下降、吸肥能力变弱,从而使作物叶片出叶速度减缓,造成分蘖发生少,群体生长量普遍不足。同时,由于雨水过多,窜灌窜排造成肥料流失严重,水稻营养普遍不足,大面积水稻长势弱于常年,与去年同期相比,大面积水稻亩茎蘖数减少2~4万苗,给丰收带来较大难度。据各地田间调查:渝西、渝中、渝东北低海拔地区目前大面积水稻叶龄在13~15叶,茎蘖数在11~15万苗/亩;高产示范区水稻长势正常,茎蘖数在16~25万苗/亩。渝中、渝东北高海拔地区大面积水稻叶龄为10~12叶,亩茎蘖数普遍在10~12万苗;高产示范片茎蘖数在15~20万苗/亩。渝东南地区和两熟地区大面积水稻由于移栽较迟,大面积水稻叶龄为9~11叶,亩茎蘖数普遍在10~12万苗,高产示范片茎蘖数在14~16万苗/亩。
四是病虫害防控形势严峻。由于5月以来雨水偏多,对稻瘟病等病害的流行和“两迁”害虫迁入十分有利。据市植保部门预测,今年多数病虫害将是大发生年。截止6月27日监测汇总,已发生水稻病虫害1380万亩次,比上年同期偏重。其中稻飞虱发生面积549万亩(次),为上年同期的2.29倍;二化螟发生605.8万亩次,稻瘟病发病44.3万亩次,为历年同期最重。由于近期持续多雨,对有效防控病虫带来不利。
二、水稻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
目前,我市渝西、渝中、渝东北低海拔地区水稻陆续进入拔节~孕穗期,处于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渝东南地区、渝东北高海拔地区和水旱轮作两熟区进入分蘖盛期,是构建合理群体的重要时期。各地农技部门要切实按照市农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采取有效措施,着力抓好水稻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措施上要以“促根、保叶、防病虫害,提高成穗率,争粒争重”为主攻目标,具体抓好以下几条:
1、及时追施穗粒肥,促进增穗保粒。一是及时追施拔节孕穗肥,对已进行排水露田的田块,在复水后及早追施拔节肥,亩用尿素7公斤加氯化钾4公斤撒施促花肥,增加群体总颖花量,争取大穗;二是孕穗末期亩用尿素3~4公斤加氯化钾4公斤增施穗粒肥,再用800克磷酸二氢钾兑50公斤水喷施一次,提高结实率;三是对前期长势较弱、出现脱肥的田块,可在灌浆期亩用磷酸二氢钾0.2公斤加尿素0.5公斤兑水50公斤叶面追肥,防止叶片早衰,增加千粒重;四是蓄留再生稻的田块在中稻齐穗后、收获前15天施足促芽肥,亩施15公斤50%BB肥或尿素15~20公斤。
2、加强水浆管理。目前渝西、渝中、渝东北低海拔地区正处于水稻生长发育需水高峰期,加之高温伏旱天气即将来临,各地要注意稻田蓄水抗旱。晒田复水后田间保持2~3厘米水层孕穗抽穗扬花,灌浆期注意干湿交替灌溉,乳熟期后保持浅水层,水稻黄熟期保持湿润状态。蓄留再生稻田块注意抗旱保苗,防止后期脱水,提高水稻休眠芽的成活率。渝东南地区、渝东北高海拔地区和水旱轮作两熟区,对淹水过深、苗数不足、尚处于分蘖阶段的田块,要及时排水露田,坚持湿润灌溉,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排除有毒物质,增强根系活力,加快秧苗生长速度,促进分蘖发生。对田间茎蘖数已达到18~20万苗、有水源保证的田块,要及时排水晒田,促进根系下扎及新叶生长,抑制无效分蘖,提高有效分蘖成穗率;对无水源保证的田块,实行排水轻搁田2~3次;晒田复水后保持浅水孕穗抽穗,干湿交替灌溉促灌浆,乳熟期后保持浅、湿灌溉。
3、综防病虫,降低病虫害损失。各地要加强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纹枯病等病虫害的监测和预报,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同时,要抓住晴好天气,积极组织对路农药,加强专业化统防统治,减轻病虫危害,把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来源:重庆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下附件: 点击下载附件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相关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