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威远动物药业有限公司
寄生虫造成的损失主要是生产性能上的损失,比如生长速度下降,饲料报酬率降低,但其隐性的损失更为惊人,如导致母猪繁殖障碍,传播血液源感染性疾病,尤其还会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随着养猪业的发展,在近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对于寄生虫的防控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最初的认识寄生虫的危害到树立驱虫意识,再到如何科学规范地控制寄生虫。可见,对于寄生虫的危害广大养殖朋友都非常关注,也知道主动驱虫,但是真正做好驱虫的还不多。笔者针对在临床上的一些驱虫误区来探讨在现在养殖形势下应如何做好驱虫工作。
在驱虫过程中,人们常犯的错误有以下几种:
1.一次大剂量使用驱虫药比多次小剂量添加要好。此种理念的失败之处在于,忽视了寄生虫的生长发育周期。任何一个事物的发生、发展都需要一个过程,寄生虫也一样。这种一次大剂量投药的观念,只能驱杀动物的幼虫和成虫阶段的寄生虫,殊不知一段时间过后虫卵又发育为能对机体构成威胁的群体。
2.伊维菌素是万能的驱虫药。伊维菌素是一种大环内酯类半合成的抗生素,对体内外寄生虫特别是消化道线虫(蛔虫)和节肢动物(疥螨)有良好的驱杀作用,对绦虫、吸虫、血液原虫则效果不显著,因此要联合用药。
3.驱虫却始终看不见寄生虫,认为是驱虫药有问题。如果我们根据寄生虫的生长发育周期,制定恰当的驱虫模式,基本上涵盖了各个阶段的寄生虫,这样基本上不会看见成虫在体内。“驱虫不见虫”当然也是最理想的驱虫效果,只有做到这样,我们的效益才真正没有损失。
4.一个猪场各种日龄阶段的猪都有,很难做到定时、统一驱虫。只有真正做到定时、统一驱虫,才能真正避免猪只之间的交叉感染。
任何一种寄生虫都有其自身生长发育特点,如蛔虫在猪的体内生长发育要经过几个时期(生长发育周期),它们对猪的危害也围绕其不同生长发育周期而不同。主要包括三大方面:第一,影响猪的生产性能,夺取机体营养物质,使饲料的有效利用受到限制;第二,在体内移行的过程中损伤重要的器官,出现各种相应的临床症状;第三,很多寄生虫可以携带病毒或细菌,促使疾病的传播和流行。
因此,要想成功地控制寄生虫给猪带来的危害,减少寄生虫病给我们养猪老板造成的利润损失,就要从研究寄生虫的特点开始,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针对不同寄生虫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制定适合本场的一个驱虫方案,是我们在做驱虫工作前必须做好的事情。否则,有驱虫意识,主动性也会打折扣。举一个例子,蛔虫的发育史中成虫在肠道产生虫卵,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体外的虫卵发育到Ⅰ期幼虫需要10天左右,由Ⅰ期幼虫到Ⅱ期幼虫需4天左右,由Ⅱ期幼虫到感染性虫卵需21天~35天,然后被猪摄食,进入小肠,再经过1天~2天移行进入肝脏,再经过4天~11天发育,脱去卵囊成为Ⅲ期幼虫,之后进入心脏、肺脏,再经过6天~13天发育成Ⅳ期幼虫。然后移行至咽,通过猪的吞咽动作,再次进入肠道,发育成为成虫。这段由虫卵发育成为成虫的时间为35天~75天时间。
防控措施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做起:
1.驱虫模式及药品选择:推荐使用威远“4+2”驱虫模式:即种公猪、各个阶段的母猪一年驱虫4次,育肥猪驱2次(断奶后15天驱1次,30公斤左右再驱1次),药物可选用威远金伊维,1公斤拌料1吨,连用7天;如果体外寄生虫(疥螨)比较严重的猪只,建议使用爱普利(国家二类新兽药)1毫升/33公斤体重,每6个月使用一次。
2.消毒:驱虫后要消毒,尤其是体外寄生虫疥螨,在驱虫后要通体脱皮,为了防止脱皮后的病原体之间的交叉感染,建议要消毒,金维康1∶600带猪消毒。
3.粪便无害化处理:大多数寄生虫的虫卵、幼虫或卵囊随生猪粪便排出体外。因此,加强粪便管理、避免病原扩散非常重要。寄生虫病流行区,应将生猪粪便,尤其是驱虫后的猪粪集中起来,根据各地情况和习惯,结合农田积肥进行堆积发酵处理。生物热可使粪温上升到60℃~70℃,经2周~3周就可杀死粪便中的虫卵、幼虫、卵囊,经处理的粪便一般3个月后可作农家肥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相关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