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条
  • 图片
  • 视频

搜全站
智农361-农事百科 >>所属分类 >> 养猪技术   

海蜇围塘养殖技术

标签: 暂无标签

收藏到:   顶[0] 发表评论(0) 切换手机版 编辑词条

  海蜇是大型食用水母,经济价值较高,作为一种自然资源被利用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海蜇营养成份的独特之处是脂肪含量极低,蛋白质和无机盐类等含量丰富。近年来,养殖海蛰的人越来越多,现将该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一、池塘选择

  面积50亩以上,进排水方便,最好附近有淡水水源以便调控水体盐度,池水水深在1.5m—2.0m为宜,且应在岸边水深0.5m处设置围网,以防海蜇抢滩死亡。

  二、清塘消费

  养虾池清除淤泥,用30ppm—50ppm的漂白粉或100kg/亩—150kg/亩的生石灰消费。

  三、注水

  池塘进水应在放苗前10天结束,进、排水口应设置40目—60目的围网,并随着苗种个体不断生长以调节网目大小。

  四、放苗前的准备

  放苗前,要对水质进行检测,主要是水温、盐度、PH值、浮游生物量等。海蜇养殖水温的适应范围是15℃—28℃;盐度的适应范围是8‰—38‰,最适范围是18‰—25‰;池塘进水后施肥培育水质,水体透明度保持在60cm左右为宜。

  五、放苗

  放苗时间应选择在天气较好的早晨或傍晚,以防止阳光直射。苗种运输到池塘边时,应先倒入一个比较大的容器中,添加一些池水,让苗种适应一段时间(10分钟—20分钟)后再放池中,放苗密度为500只/亩—800只/亩。

  六、养殖管理

  1、保持良好的水质。海蜇养殖与其他海珍品养殖不同,不需要进行人工投喂,因此,要进行换水或施肥,以保持水体中适当的饵料生物量,当饵料生物不足时,可以适当添加一些豆浆,加以补充。

  2、放苗后,如果天气正常,水质正常,10天之内池塘不需换水。

  3、养殖前期的10天—20天,可少量排水(1/10),且进、排水要慢;随着个体生长,可以加大换水量,换水原则是少换、勤换,换水时一定要检查海蜇是否贴网。

  4、遇到天气不好时,池水应少换或不换,以免水环境变化太大而影响海蜇生长。

  5、换水前,应对所要换的新水温度及盐度进行测量,温差不超过3℃,盐度差不超过10‰,池水的盐度最好保持在20‰—30‰之间。

  6、观察海蜇的活动情况及生长情况,监测水质变化及水中浮游生物量。

  7、管理和相关数据的测定、记录工作,以确保生产顺利进行。

参考资料
[1].  海蜇围塘养殖技术   http://shuju.aweb.com.cn/technology/2011/0124/5129150625850.shtml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怎样选留母貉和种貉 下一篇常见的五大类型鱼饵添加剂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相关评论

查看更多>>
  • 匿名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

词条信息

IPA-10000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 浏览次数: 465 次
  • 更新时间: 2016-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