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条
  • 图片
  • 视频

搜全站
智农361-农事百科 >>所属分类 >> 养猪技术   

鱼类鳃病及其防治技术

标签: 暂无标签

收藏到:   顶[0] 发表评论(0) 切换手机版 编辑词条

  鱼类鳃病,按其致病病原体可分为细菌性烂鳃病、真菌性烂鳃病(又称鳃霉病)、寄生虫性鳃病。

  细菌性烂鳃病是常见的传染性鱼病,常与细菌性肠炎病、赤皮病并发,严重危害草鱼鱼种、成鱼,一旦暴发,草鱼死亡率高达60%以上,同时也严重威胁青鱼、鲢鱼和鳙鱼。近年来随着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方式的迅速发展,鲤鱼、鳗鲡、鳜、罗非鱼、斑点叉尾鱼回、加州鲈等名优品种也严重感染细菌性烂鳃病,死亡率往往高达40%以上。鱼类鳃病严重影响水产养殖的进一步发展,水产工 作者对此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已经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防治技术。

  一、病原体

  1.细菌性烂鳃病:细菌性烂鳃病的病原体为粘球菌。菌体细长,柔软而易弯曲,粗细基本一致,约0.3微米左右,两端钝圆,一般稍弯,有时弯成半圆形、圆形、U形、V型和Y型等;但较短的菌体通常是直的,菌体长2~4微米,有的长达37微米。一般用横分裂法繁殖,分裂成2个长度大致相等的个体,此菌无鞭毛,通常做滑行运动或摇晃颤动。在PH值6.5~7.5生长良好,PH8生长较差,PH8.5以上和PH6以下则不生长。最适温度25℃生长良好,但毒力强;18℃生长较慢,毒力强;33℃生长良好,但毒力较差;40℃生长慢,毒力很低;4℃不生长,65℃5分钟死亡。培养基中含0.7%以上食盐能抑制此菌生长,此菌兼性好气生长,在厌氧条件下也能生长,但生长慢,繁殖次数少。

  2.真菌性鳃病(鳃霉病):鳃霉病的病原体是鳃霉菌。草鱼寄生的鳃霉菌,其菌丝体比较粗直而少弯曲,通常是单极延长生长,分枝很少,不进入血管和软骨,仅在鳃小片的组织生长。菌丝体直径为20~25微米,孢子的直为8微米。另一种寄生于青鱼、鳙鱼、鲮鱼鳃里,它的菌丝常弯曲成网状,较细而壁厚,分枝别多,分枝沿着鳃丝血管或穿入软骨生长,纵横交错充满鳃丝和鳃小片,菌丝体直径为6.6~1.56微米,孢子直径平均为6.6微米。

  3.寄生虫性鳃病:鳃蛆病,其病原体为大中华鳋。雌虫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乳白色,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略呈三角形,有附肢5对,其中第二对触角变成细长的大钩,用以附着在寄主的鳃丝上。胸部6节,前4节宽度稍大于长,第6节最小,称为生殖节。雌虫成熟时,生殖节上带有一对细长白色的卵囊,肉眼可见。腹部3节,细长。雌虫全长2.2~3.0毫米。雄虫营自由生活;翘尾巴病,其病原体为鲢中华鳋。雌虫身体呈圆柱形,乳白色,但比中华鳋短而粗。体分头、胸、腹三部。头部略呈钝菱形,第二对触角变成的大钩短而宽。胸部5节,前4节宽而短,第5节胸节很小,其他部分与大中华鳋相似。雌虫全长 1.9~2.7毫米。

  二、鱼类鳃病症状及流行情况

  1.细菌性烂鳃病:病鱼行动缓慢,反应迟钝,离群独游或漂浮水面,呼吸困难,食欲减退,病情严重鱼不吃食,鱼体消瘦,各鳍的边缘色泽变淡呈镶边状;病鱼体色发黑,尤以头部为甚,渔民称乌头瘟。病情严重鱼鳃盖内表皮充血,中间部分的内膜常被腐蚀成圆形或不规则圆形的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草鱼患此病症状显着。掀起病鱼鳃盖可见到病鱼鳃上粘液增多、有的病鱼沾有污泥,鳃丝肿胀,鳃的某些部位,因缺血呈淡红色或灰白色,有的部位则因局部淤血呈紫红色。严重时鳃小片坏死脱落,鳃丝末端缺损,鳃丝软骨外露,在病变组织的周围常有淡黄色附着物。

  细菌性烂鳃病,主要危害草鱼,常同肠炎病、赤皮病并发。水温在20℃以上开始流行。28~35℃为发病高峰期。危害严重,往往引起草鱼大量死亡。近年来在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池中、网箱养鱼、工厂化养鱼的鲤鱼、鳗鲡、鳜、罗非鱼、加州鲈等名优品种中发生细菌性烂鳃病也很严重,常引起大量死亡。

  2.鳃霉病:鳃霉主要感染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鲫鱼、鲮鱼等鱼苗、鱼种和成鱼。病原体通过菌丝体产生大量孢子散布在水中,孢子与鱼体接触,即附在鳃上发育成菌丝,菌丝向鳃组织里不断生长,一再分枝,沿着鳃丝血管分枝或穿入软骨、破坏组织,堵塞微血管、鳃瓣失去正常的鲜红色而呈粉红色或苍白色。有时有点状充血或出血现象。随着病情的发展,呼吸机能大受阻碍。鳃霉病的出现往往是急性发作,从发现病原体时起,如果环境条件适宜,1~2天内即可大量繁殖,池鱼随即发生暴发性急剧死亡。

  池塘水化学状况是鳃霉病流行的重要因素,一般在水质恶化,特别是有机质含量很高水质极度富营养化水温高达25~35℃条件下,鳃霉菌迅速滋长,往往引起鳃霉病的暴发。流行于长江流域

  3.中华鳋病:其病原体大中华鳋雌虫用大钩钩在草鱼的鳃上,大量寄生时,鳃上像挂着许多白色小蛆,故名鳃蛆病。破坏鳃组织,汲取鱼营养,还分泌一种酶,刺激鳃组织,使组织增生,造成病鱼鳃丝末端肿胀发白,影响呼吸,并使病鱼急躁不安,在水面上乱窜,不吃食、身体消瘦,生长受阻乃至死亡。中华鳋的寄生部位又为细菌的侵入打开方便之门,往往并发细菌性疾病。大中华鳋是最为常见和分布最广的寄生虫,北起黑龙江、南起广东均可发现其踪迹,流行广、全国各地均有发生,每年4~11月为流行季节,5月下旬至9月上旬为流行高峰期,以水库、湖泊、河流水为水源的池塘更为严重。大中华鳋仅寄生于草鱼、青鱼和赤眼鳟。主要危害当年草鱼及一龄以上草鱼、大量寄生可引起死亡。

  翘尾巴病,其病原体鲢中华鳋雌虫用大钩钩在鲢、鳙鱼的鳃丝和鳃耙上,对鱼的危害和大中华鳋相似,主要危害一龄以上的大鱼,但较大的当年鱼种也能寄生。鲢、鳙鱼患病后,鱼体消瘦,整天在水面打转或狂游,鱼的尾鳍上叶露出水面。在长江流域,从4~11月为鲢中华鳋繁殖期,以6月中旬至7月下旬为主要流行季节,往往并发鲺病,加重病情,危害鲢、鳙鱼。鲢中华鳋仅寄生于鲢、鳙鱼。

  三、鱼类鳃病防治

  (一)细菌性烂鳃病

  1.预防:

  (1)组织疫苗注射:1969年珠江水产研究所用患病鱼的肝脾灭活疫苗进行鱼体注射免疫试验,草鱼成活率达88%。在池塘条件、饲养管理基本相同条件下注射组织疫苗后成活率可提高20~30%;1975年珠江水产研究所用冻干保存疫苗继续扩大试验,免疫成活率均高达80%以上。组织疫苗鱼体注射免疫目前已成为广东鱼产区防治草鱼细菌性烂鳃病主要措施之一。

  (2)彻底清塘:亩用块状生石灰100~150公斤,化浆全池泼洒,中和底泥酸度、杀灭病原体。

  (3)在饲养期间,食用鱼池塘,每隔20天全池泼洒一次生石灰,使池水呈20PPM。鱼种塘每周全池泼洒一次生石灰,使池水呈20ppm。

  (4) 在饲养期间,每月全池泼洒一次宝盛堂系列水产药品菌毒清Ⅱ,使池水呈0.15ppm。

  (5) 经常注入新水,控制池水肥度,保持池水透明度35厘米以上。

  (6) 主养草鱼池塘,在草鱼主要生长季节,晴天中午开动增氧机2小时,网箱养鱼、工厂化养鱼均应保持池水溶氧充足、防止鱼缺氧浮头现象。

  2.治疗:

  (1)全池泼洒宝盛堂系列水产药品菌毒清Ⅱ,使池水呈0.3ppm。如病情严重池塘,隔日重复用药一次;或全池泼洒宝盛堂系列水产药品菌氮清,使池水呈0.1~0.15ppm,兑水溶解稀释后全池泼洒。泼洒药物最好在晴天池水溶氧高时进行。

  (2)泼洒上述药物三天后,全池泼洒块状生石灰溶液,使池水pH值达到8.5左右。

  (3)内服宝盛堂系列水产药品百菌清药饵。按1%量添加制成药饵,每天喂两次,连喂三天。

  (二)鳃霉病

  (1)保持鱼池水质新鲜清洁,防止水质恶化。

  (2)在鱼类生长旺季,施宝盛堂系列水产药品复效肥水宝,每隔半个月一次,每亩一米水深池塘,使用1~1.5公斤,兑水溶解后,于晴天上午11~12时全池泼洒,施过复效肥水宝后,切勿搅动水体,保持水面平静。

  (1)全池泼洒宝盛堂系列水产药品菌氮清,每立方米水体用药0.1~0.15克,兑水溶解后全池泼洒。病情严重池塘,隔日后重复用药一次。

  (2)发生鳃霉病的池塘,立即抽出二分之一池水,迅速加入新水至原水位,降低池水肥度。

  (三)中华鳋病

  在鱼类饲养期间,从四月开始,每月全池泼洒一次宝盛堂系列水产药品鱼虫恨Ⅱ,每立方米水体用本品0.009~0.018亳升,稀释1000倍后,全池泼洒或喷雾。

  (1)全池泼洒宝盛堂系列水产药品鱼用虫敌,使池水呈0.125~0.075ppm,病情严重池塘,三天后重复用药一次;或全池泼洒鱼虫恨Ⅱ,每立方米水体用本品0.018~0.03毫升。

  (2)泼洒鱼虫恨Ⅱ或鱼用虫敌后,次日全池泼洒一次菌毒清Ⅱ,使池水呈0.3ppm。

  提醒:使用宝盛堂系列水产药品鱼虫恨Ⅱ、鱼用虫敌应注意,上述两种药品不得与碱性药物混合;混有虾、蟹、白鲳池塘禁用;不得随意加大药量和使用浓度,应均匀泼洒;避免药液接触皮肤,特别是眼睛,若发现中毒,应送往医院按新型杀虫剂的急救法抢救。(觅丝)

参考资料
[1].  鱼类鳃病及其防治技术   http://shuju.aweb.com.cn/technology/2009/0724/5129085708220.shtml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变速灭茬旋耕机的设计 下一篇赤眼蜂生物防治玉米螟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相关评论

查看更多>>
  • 匿名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

词条信息

IPA-10000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 浏览次数: 256 次
  • 更新时间: 2016-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