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条
  • 图片
  • 视频

搜全站
智农361-农事百科 >>所属分类 >> 养猪技术   

动物疾病控制:七分养三分治

标签: 暂无标签

收藏到:   顶[0] 发表评论(0) 切换手机版 编辑词条

  随着养殖集约化的不断发展,病原体的不断变异,养殖中对于疾病的控制越来越困难,过去认为依靠疫苗或药物就能很好地起到预防作用的观点已经存在很大的认识误差,科学的养殖不仅能够提高畜禽的生产力,而且对于疾病的预防与控制也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要做到七分养、三分治,让健康养殖唱“主角”,再配上预防与治疗有机的结合,这样才能够收到积极的效果。

  规模养殖场首先要立足于科学健康的饲养,因为只有在科学饲养的前提下,动物才有健康。有了健康的动物,再与防疫结合,防疫才有基础,才能有效释放防疫效率。所以,预防结合治疗,注重科学养殖,才是养殖业防疫工作应对当今疫病多发困局的根本出路。

  一、科学养殖应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场址的选择及场舍的布局

  养殖场应尽可能选择地势高、干燥、排水良好的地方,办公区、生活区和生产区应合理划分布局,留有隔离空间,所有建筑物都应根据地势、日照、四季风向等考虑合适的朝向。另外,养殖场的选址还必须远离生活区。

  2、畜禽源的选择

  选择畜禽源的时候,畜禽苗一定要来自信誉好、健康、无特定病原的种畜禽场。在引进种苗时要及时了解当地的疫情动态,对引进的种苗要及时进行产地检疫,在运输途中一定要防止应激反应的发生,对新引进畜禽一定要隔离饲养一段时间(一般1个月),确认无病后方能并群。

  3、消毒、隔离制度

  养殖环境中滋生着各种致病微生物,用消毒方法来杀灭环境中的致病微生物,是兽医综合防疫中的重要环节,更是“投药预防”所无法代替的。

  二、消毒工作一定要避免以下认识误区:

  1.未发生疫病可以不进行消毒。虽然没有发生传染病,但外界环境可能已存在传染源,传染源会排出病原体。如果此时没有采取严密的消毒措施,病原体就会通过空气、饲料、饮水等传播途径,入侵易感畜禽,引起疫病发生。

  2.消毒前不清理污物。彻底的机械清除污物是有效消毒的前提。

  3.消毒不严格。消毒是非常细致的工作,要全方位进行消毒。

  4.已经消毒的畜禽就不会发生疫病,发生疫病就是消毒没有效果。实际上,这与消毒剂质量及消毒方法都有关,只有做好养殖场的生物安全工作,定时、定位、彻底、规范消毒,同时结合有计划的免疫接种,才能做好养殖防病工作。

  5.只用干燥的石灰消毒。使用石灰消毒最好的方法是加水配成10%~20%的石灰乳,用于涂刷畜禽舍墙壁。

  6.消毒液不现配现用。消毒液要现配现用,否则会发生化学变化,造成“失效”。

  7.空栏消毒后不冲洗残留药物。空栏消毒后一定要冲洗,否则残留的消毒剂会造成畜禽蹄爪和皮肤的灼伤。

  8.长期固定使用单一消毒剂。长期固定使用单一消毒剂,病原微生物容易形成抗药性;同时由于杀菌谱窄,可能不能杀灭致病菌。因此最好几种不同类型的消毒剂轮换使用,特别是酸碱消毒剂交替使用。

  三、建立专人专项制度防止交叉污染

  饲养用具要专栏专用,不得混用、借用、共用,用后应及时消毒备用。更重要的是,不能混用饲养人员,饲养人员在正常情况不得相互串栏。此外,对于外来参观人员,也必须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及措施,预防病原体的感染及交叉传播。

  1、对饲养动物的要求

  各畜禽按一定的年龄、性别、群体进行分组饲养,实行“全进全出制”。对病死畜禽,应及时发现,及时无害化处理,严禁病死畜禽尸体乱抛乱弃,避免成为新的传染源,造成更大的污染。每天及时地清理畜禽排出的尿液、粪便,不能随意处理畜禽排泄物,最好使用生物发酵或焚烧的方式对排泄物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成为新的传染源。此外,结合养殖场的实际,对饲养畜禽制定严格的疫苗免疫制度。

  2、人员素质要提高

  养殖业的成败很大程度在于管理者和饲养员素质的高低。由于专业饲养户缺乏一个小型企业的各种生产规范流程,饲养管理者就需要拥有一定的专业素质,而且还应有市场意识和管理经验,对员工应加强技术技能培训,建立各种岗位制度。使每个员工熟悉整个饲养流程,熟悉各种技术规范、操作程序,明白自己的工作职责、生产指标,对一般的问题能自己处理,无法解决的问题又能及时上报,及时解决。

  因此,养殖场应多派人参加技术研讨会、交流会,定期组织员工学习、交流,多订阅相关专业报刊杂志。有的养殖场舍得在良种、设备等方面投巨资,却忽视员工的培训教育,或舍不得聘请专业技术人员,结果问题层出不穷。在用人上更应该保证“以防为主”方针的实施。(作者:于文)

参考资料
[1].  动物疾病控制:七分养三分治   http://shuju.aweb.com.cn/technology/2008/0508/07430800.shtml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无公害食用菌的生产技术 下一篇早春蔬菜育苗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相关评论

查看更多>>
  • 匿名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

词条信息

IPA-10000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 浏览次数: 220 次
  • 更新时间: 2016-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