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条
  • 图片
  • 视频

搜全站
智农361-农事百科 >>所属分类 >> 养猪技术   

水稻重要害虫稻绿蝽(图)

标签: 暂无标签

收藏到:   顶[0] 发表评论(0) 切换手机版 编辑词条

  稻绿蝽(Nezara viridula Linnaeus)分布很广,为世界性害虫,当水稻抽穗后,成、若虫群集穗部,刺伤花器或吸食谷粒汁液,造成秕谷或白穗。

  形态特征 稻绿蝽属半翅目,蝽科。成虫体长12~15毫米,宽6~8.5毫米,全体青绿色,复眼黑色。小盾片长三角形,末端超出腹部中央,其前缘有3个横列的小黄白点。前翅长于腹末,爪末端黑色。卵成块,常排成2~6行。卵粒圆筒形,初产淡黄色,将孵化时红褐色。若虫共5龄,酷似成虫。初孵化时黄红色,末龄若虫绿色,但前胸和翅芽的侧缘淡红色,腹部各节边缘有半圆形红斑,触角和足红褐色,腹背正中有3对纵列白斑。前胸背板和小盾片上各有4个小黑点排列成梯形。前翅芽中央和内侧各有1个小黑点。

危害稻穗

成虫

  生活史及主要习性

  稻绿蝽在田间各世代发生比较齐一,以成虫群集于田埂松土下或田埂杂草根部小土窝内越冬。也能在柑桔等寄主上越冬。越冬成虫翌年3~4月陆续飞出,到附近的早稻、玉米、花生、豆类、芝麻等作物上产卵。第1代若虫在这些作物上为害,当早稻抽穗扬花至乳熟期,出现第1代成虫及第2代若虫集中为害稻穗,到水稻转入黄熟后,绿蝽又转移到花生、芝麻、豆类、柑桔等作物上继续为害,并成为危害晚稻的虫源。晚稻收获后,气温下降,即以成虫越冬。稻绿蝽食性虽杂,但喜集于作物开花和结实初期为害。成虫多在白天交配,晚间产卵,卵多产于叶背。若虫孵化后,先群集于卵壳附近,2龄后逐渐分散,除太阳猛烈、气温高时移至稻株基部外,均集中为害作物的穗部。

  综合防治

  (1)冬春期间,结合积肥清除田边附近杂草,减少越冬虫源。

  (2)人工捕杀。利用成虫在早晨和傍晚飞翔活动能力差的特点,进行人工捕杀。

  (3)药剂防治:掌握在若虫盛发高峰期,群集在卵壳附近尚未分散时用药,可选用90%敌百虫700倍液、80%敌敌畏800倍液、50%杀螟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40%乐果800~1000倍液、25%亚胺硫磷700倍液、或菊酯类农药3000~4000倍液喷雾。

参考资料
[1].  水稻重要害虫稻绿蝽(图)   http://shuju.aweb.com.cn/technology/news/2008/4/13/8004128.shtml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饲料利用如何挖潜降耗 下一篇钾素不足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相关评论

查看更多>>
  • 匿名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

词条信息

IPA-10000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 浏览次数: 425 次
  • 更新时间: 2016-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