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生疫情可不消毒或随意消
毒消毒工作是净化环境,切断传染源的一个最重要和行之有效的办法。在畜禽养殖中,尽管有时没有发生疫病,也应消毒。如果不及时消毒,净化环境,环境中的病原体就会越积越多,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发疫病流行。另外,消毒次数和消毒强度不够,不能进行定期预防性消毒,就不能有效减少和控制饲养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数量,就有可能暴发疫病。所以未发生疫情也应做好消毒工作,并且贵在坚持,持之以恒。
已经搞好消毒就不会再发生传染病
消毒预防是疫病防治的关键措施之一,但不是唯一措施。有许多消毒工作存在消毒盲区,即使再严密的消毒措施也很难彻底消灭病原微生物,切断传播途径,病原体仍可以通过空气、飞禽、老鼠等媒介进行传播。因此,除了进行严密的消毒外,还要有计划地进行免疫接种和药物预防。
随便使用哪种消毒剂都可以
消毒效果的好坏与使用的消毒剂有直接关系,许多消毒剂都有不同程度的消毒缺陷,要么不稳定,消毒作用时间短,要么杀菌能力强,但对病毒无效。如广泛使用的季铵盐类消毒剂虽然有很强的杀菌能力,但因为没有杀病毒的能力,因而成为有缺陷的消毒剂。所以评价消毒剂好坏不能单看它的杀菌能力,而是要看它有没有杀菌、杀病毒的综合能力。
消毒浓度越高,消毒效果越好
消毒浓度是决定消毒液杀菌(毒)力的首要因素,但也不是唯一因素,也不是浓度越高越好,如96%以上酒精不如70%酒精的杀菌效果好。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很多,要根据不同的消毒对象和消毒目的选择不同的消毒剂,选择合适的浓度和消毒方法等。消毒剂对动物多少有点影响,浓度越高对动物越不安全,搞好消毒工作的同时还应时刻关注动物的安全。只要按推荐浓度使用,就能保证消毒效果虽然消毒浓度够了,但在使用时常常忽视消毒药的用量。如果使用的剂量不够,就存在消毒的盲区,消毒效力就不会均匀,只能是不完全的消毒。在使用合理消毒浓度的同时,还应充分地湿润被消毒的物体,这样才能保证消毒效果。
多种消毒药混合使用,消毒能力增强
采取一些组合消毒办法可以使消毒能力增强,如复合酚类和季铵盐类的消毒剂配合使用,醋酸的消毒效果会增强,戊二醛类的消毒剂在碱性环境中的消毒能力大大增强。但不科学的混合使用消毒剂,或消毒剂与清洁剂合用,反而消毒效果差。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消毒剂组合。
高浓度或长期饮水消毒,猪只肠道疾病会减少
适当地用能进行饮水消毒的消毒剂对预防猪只肠道疾病有一定的作用,但高浓度或长期使用饮水消毒,会打破猪只肠道正常菌群的微生态平衡,导致消化机能紊乱,甚至导致畜禽中毒,得不偿失。
消毒前可不做清洗
清扫工作彻底清洗和清扫被消毒物体是有效消毒的前提。否则粪、尿、血液、体液等有机物的存在,必然会影响消毒效果,并且彻底清洗和清扫会大大降低消毒剂的使用量,降低消毒成本,会减少消毒盲区,达到彻底消毒的目的。
空栏消毒是关键,带猪消毒可有可无,人体就更不用消毒
猪体自身是排出、附着、储存、传播病原微生物的根源,只消毒圈舍和设备,不消毒猪体,就难以净化饲养环境。消毒留有死角,也就控制不住疫病的传播。人体带毒包括鞋底带毒也是一个重要的传染源,因此进入猪舍的人包括饲养员进入猪舍时,都必须更换工作服、鞋帽和进行消毒。
长期使用单一消毒剂
猪场长期使用单一品种的消毒剂,往往会导致消毒剂的消毒效果降低。应该是有计划地交叉使用不同类型的消毒药。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相关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