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条
  • 图片
  • 视频

搜全站
智农361-农事百科 >>所属分类 >> 养猪技术   

海蜇养殖回捕率低的原因及对策

标签: 暂无标签

收藏到:   顶[0] 发表评论(0) 切换手机版 编辑词条

  一、池塘养殖海蜇回捕率低的原因

  1.养殖池塘选择不规范。一是池塘水质差、单个池塘面积太小或水深太浅。二是养殖多年的旧池塘,淤泥厚,坡比小,清塘不彻底,敌害生物多。有的池中已养花蛤、文蛤或竹蛏等,养殖前未能进行彻底晒滩、清塘、消毒。有的是连片垦区虾池,养殖品种不一,规格不同。加之池渗透严重,造成晒滩不彻底。外堤中沟进排水污染严重。三是进出水条件差,有的垦区虾池小潮无法换水。四是淡水水源缺乏,海水的比重偏高。

  2.饵料培育差和饵料不足。海蜇摄食活动昼夜连续不断,一次饱食之后经4小时~5小时后食物即被消化。海蜇食量很大,以卤虫无节幼体为饵料计,个体日摄食量在其伞径20mm时为0.6万个;70mm时为10万个;110mm为26万个;230mm时为290多万个。其生长异常迅速,体重3mg的碟状幼体,经2个月生长,可达10kg以上,增重300多万倍。海蜇生长速度与水体中的饵料生物密切相关。

  3.放苗时间。规格和密度不当或运苗和投苗技术欠佳,造成苗种成活率低,影响回捕率。

  4.养殖管理技术跟不上。一是拦网措施不力,海蜇柔软的伞顶部容易与池壁磨擦、受损,引起海蜇抢滩死亡。二是水质管理技术。养蜇先养水,水体肥度及理化因子的高低,要适应海蜇的生长需要,而不少养殖人员,只知道水体的肥度与饵料有关,忽视水质的“肥、活、爽”三要素。

  二、提高池塘海蜇养殖回捕率的对策

  1.选择规范化的池塘,彻底清塘、晒滩、消毒,同时实施合理的拦网措施,应该在岸边水深0.5m处加围网或塑料布,用竹杆支撑,以防海蜇抢滩死亡。

  2.放苗前要搞好肥水工作,增加水中浮游生物量,以保证放苗初期的饵料生物量。肥水浓度要合适,以防水质变坏,影响苗种成活率。用鸡粪进行肥水一定要注意将鸡粪进行彻底发酵7天~8天后才能使用。高温季节,最好不用鸡粪追肥,以防水质污染。放苗前要对水质进行检测,主要是水温、盐度、浮游生物量、pH值等。同时应注意育苗池与养成池的水温、盐度等指标,尽量通过育苗室将两者差距调整到最小,以免由于差距过大而影响蜇苗的成活率。

  3.选择健壮的、无病害的、规格较大的优良苗种是养殖成功的前提条件。

  4.做好苗种运输和放苗工作,提高苗种成活率。放苗时间应该选择在天气较好的早晨或傍晚,最好是无风、无阳光直射。苗种运输时应该充氧、遮光、加冰以防升温影响运输成活率。苗运到池边后,不应该急着将苗放入池内,应该先将袋口解开,观察其活力情况,然后把苗倒进一个比较大的容器中,加一些池塘内的水,让苗适应一段时间(10分钟~20分钟)再放入池中。放苗时应该用小船将苗运到池塘中间,均匀地泼洒入池内,操作不可急躁,要缓慢进行,以防伤苗。

  5.搞好日常养殖管理,特别是换水和人工肥水工作。(作者:王向阳)

参考资料
[1].  海蜇养殖回捕率低的原因及对策   http://shuju.aweb.com.cn/technology/news/2006/5/23/13540821.shtml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无公害灭蚜七法 下一篇果树夏季短截和利皮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相关评论

查看更多>>
  • 匿名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

词条信息

IPA-10000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 浏览次数: 498 次
  • 更新时间: 2016-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