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条
  • 图片
  • 视频

搜全站
智农361-农事百科 >>所属分类 >> 养猪技术   

饲料检测与饲料安全

标签: 暂无标签

收藏到:   顶[0] 发表评论(0) 切换手机版 编辑词条

1.我国饲料质量发展基本概况

  中国饲料工业是迅速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行业。20世纪70年代以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据统计,2000年全国饲料生产企业1.2万多家,产量7500万吨,产值2000亿元,已成为世界第二大饲料生产国。

  为了保证饲料工业的健康稳步发展,从1984年开始,国家和地方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用于我国饲料监测体系的建设。到2000年为止,全国饲料质量监督检验体系的法规体系、质检体系和标准化体系已基本建成。

  法规体系的逐步完善,标志我国饲料质检工作有法可依。《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饲料卫生标准》等成为饲料监察的法律依据。与《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相配套的“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产品批准文号管理办法”、“进口产品登记制度”、“饲料标签管理制度”、“新品种管理制度”和“允许使用的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等管理制度也颁布实施。

  我国质检机构以1个国家级饲料监测中心为龙头,6个部级饲料监测中心为主体,30个省级饲料监测所、200个地(县)级饲料监测站为网络。国家级中心、部级中心和省级监测所,基本上都已通过同级技术监督局和计量单位的审查认可,取得了饲料质量监督检验授权。各级饲料监测机构,按照有关政策、法规、依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以及备案的企业标准,开展饲料质量监督检验工作。仅2000年,省级以上饲料质检机构检验样品近10万批、检验项目达30万项次。其中,监测违禁药物和有毒有害物质达8万项次。国家监督抽查,配合饲料合格率达到95.7%;浓缩饲料合格率达到81.5%;添加剂预混料合格率达到80.8%。不合格原因除了营养指标达不到相应的技术指标外,一些产品的卫生指标超标,主要包括铅、砷、氟、致病微生物和霉菌毒素等。通过监测,促进了我国饲料工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为动物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标准化体系正进一步与国际接轨,目前已建立了包括产品质量标准、检验方法标准以及操作规程在内的230个标准组成的标准化体系。

2.影响饲料安全的主要因素 

  饲料安全是动物性食品的重要环节。近年来,欧洲一些地区发生了与饲料安全有关的严重事件,如“疯牛病”、“二英”等事件,饲料安全问题已成为广大群众关注的热点,也引起了国务院及其它部门领导的极大关注。现阶段影响我国饲料安全的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一些饲料原料质量难于控制


  我国的动物养殖业朝着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但散养动物的数量仍然很多。出于经济效益考虑,饲料生产厂家和动物养殖单位为降低饲料成本,千方百计寻找新的廉价的饲料原料。这些原料来源复杂,质量参差不齐,特别是安全质量得不到保证。非饲料级矿物原料、未经脱毒饼粕饲料、工业下脚料以及未经消毒的其它植物原料等,不经检测就被加入到饲料中,给饲料的安全性造成了隐患。


2.2违禁药物滥用现象严重


  国家对药物在饲料中的使用有明确的规定,但一些动物养殖单位或个人,有意或无意忽视了饲料的安全性,在饲料中添加激素类药物、催眠镇静类药物和禁用的抗生素类药物。去年以来,全国共查出违法生产、销售和使用盐酸克伦特罗的单位50余家。这些药物不仅会影响动物的正常生长,而且在动物产品中残留,危害人体健康。


2.3有毒有害物质污染饲料严重


  六六六、滴滴涕等农药的作用;某些土壤中重金属如铅、氟、铜超标;动物性饲料中的致病微生物、药物残留、霉变;一些植物中存在的天然有害物,如生物碱、生氰糖甙、硫代葡萄糖甙、棉酚、硝基化合物等。这些有毒有害物质通过饲料原料污染饲料,如果不认识这些问题,并不加以控制,就很难保证饲料的安全性。


2.4饲料添加剂使用不合理


  特别是添加铜、锌、砷等矿物质,这些矿物质有促进动物生长、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等作用。但如果超量添加,往往会造成动物中毒;也会通过动物排泄物污染周围环境;并在动物产品中蓄积和残留,影响动物产品品质,消费这类动物产品会危害人体健康。

3.饲料中一些有毒有害物质的危害

  饲料中的有毒有害物质种类繁多,成分复杂,毒性大小不一,危害程度不等。下面以一些重要指标为例,说明这些有毒有害物质对动物机体的危害。


  铅、汞和砷、氟、镉等属于重金属。饲料中的铅进入动物机体后,经血液循环绝大部分蓄积在骨骼,一部分经肝脏通过胆汁排出体外。铅中毒后,主要对动物神经系统、造血系统和泌尿系统造成损害。脑血肿、脑血管扩张、神经节变性导致明显的神经症状;干扰体内卟啉代谢,体内血红蛋白合成和铁利用障碍,导致缺铁性贫血症状;肾小球上皮细胞肿胀,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内出现包涵体,导致糖尿、氨基酸尿。铅可通过胎盘屏障传递给胎儿,对胎儿造成危害。


  氟是一种全身性的组织毒,饲料中氟进入机体后,主要与血中的钙离子结合,引起机体钙代谢障碍,往往造成软骨、脆骨,幼龄动物牙齿、骨骼钙化不全,形成“氟牙”。


  有机氯农药六六六、滴滴涕,其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残留期长,通过饲料原料对饲料的污染最为严重。有机氯农药经饲料进入动物机体后,主要蓄积在脂肪、肝脏、肾脏、脑、血液等组织和器官中。其对机体的毒性主要表现在损害中枢神经和肝脏、肾脏等实质器官;干扰体内某些酶的活性,改变体内某些生化过程;损害动物的免疫功能;影响动物生殖能力;还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


  沙门氏菌对人和动物有致病力,如伤寒沙门氏菌、副伤寒沙门氏菌等,通过饲料摄入大量菌体后,细菌在肠道繁殖,并产生内毒素,内毒素对肠道产生刺激作用,引起肠道粘膜肿胀、渗出和坏死脱落,引起严重的胃肠炎症状。由肠壁吸入到血液后,内毒素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和运动神经中枢,引起体温上升和运动神经麻痹。


  饲料霉变主要由曲霉属、青霉属、交链孢霉属、镰刀霉属等引起。霉菌不仅仅会影响饲料质量,影响动物正常生长,最严重的是产生毒素,引起动物中毒。黄曲霉毒素B1毒性强,急性中毒常引起动物死亡,更多的是慢性中毒,毒素在动物体内蓄积,致畸、致癌,影响动物产品的质量,危害人体健康。


  饲料添加剂包括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和药物添加剂等。大多数来自自然产物和人工合成,部分具有毒副作用,在添加量过大时,对动物产生毒害作用。铜中毒时,大量铜在肝脏蓄积,抑制多种酶的活性,引起肝坏死;血液中铜含量大时,能导致红细胞破裂,出现血红蛋白尿,血红蛋白往往阻塞肾小管,使肾小球和肾小管急性坏死,出现少尿、尿闭和尿毒症。


  违禁药物包括激素类、安定类和抗生素类药物。盐酸克伦特罗,也称瘦肉精,主要添加在育肥猪饲料中,能够提高猪的瘦肉率。添加后,一方面是引起猪只机体代谢异常,影响猪只的正常生长,严重的出现死亡;另一方面是在动物产品中残留,人食用后,会造成二次中毒,危害人体健康。在体育运动中,运动员由于误食含有该药品的动物产品,药检呈阳性,影响了比赛成绩,也损坏了国家声誉。

4.我国饲料检测技术的发展

  随着饲料标准化体系的建立和不断完善,饲料检测有了技术基础。


4.1检测用仪器设备先进增强


  1984年以来,中央和地方政府在饲料质量监督检验工作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为饲料检测机构配备了先进的仪器设备。高效液相色谱仪,用于分析饲料中维生素及药物残留如磺胺三甲氧嘧啶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用于检测饲料中微量元素和重金属如铅等;气—质联用仪,用于检测饲料中部分违禁药物如盐酸克仑特罗等;气相色谱仪用于检测饲料中农药残留如六六六、滴滴涕等。这些仪器大部分是进口产品,精密度准确度都很高,基本能够满足现有安全指标的检测。


4.2检测队伍素质和水平提高


  全国省级以上饲料监测机构拥有管理和检测人员800多人,中、高级技术人员300多人。拥有260余台大型分析仪器和足够的常规分析仪器。在开展饲料质量监督检验的同时,进行饲料和检测方法标准的研制。


4.3检测方法不断增加


  目前,我国大部分饲料质量监督检验机构能够承检的产品包括饲料原料、饲料添加剂、添加剂预混料、浓缩饲料、配合饲料等。承检的项目包括各种饲料的营养常规指标、卫生指标、基本上能够保证饲料质量和饲料安全检测的需要。新版GB13078-2001《饲料卫生标准》规定了饲料中的有害物质及微生物的允许量,包括铅、砷、汞、镉、氟、氰化物、亚硝酸盐、黄曲霉毒素、游离棉酚、异硫氰酸酯、恶唑烷硫酮、六六六、滴滴涕、沙门氏菌、霉菌总数和细菌违禁药物的检测,一部分有了科学准确的方法,一部分检测方法正在研制中。

5.保证饲料安全的措施

5.1进一步加强饲料法规建设


  饲料法规是我国饲料工业健康发展的保障,是完善饲料质量监督管理、保证饲料安全的法律措施。国务院颁布了《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农业部也颁布了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产品批准文号管理办法、进口产品登记制度、饲料标签管理制度、新品种管理制度和允许使用的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等管理制度。尽管如此,仍需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制定专项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等配套规章制度,目前要尽快制定颁布《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及其它配套饲料法规。


5.2强化饲料安全监控工作


  对大宗饲料原料、饲料添加剂进行安全监控。植物性原料主要监控指标为农药残留、植物本身固有的有毒有害物质、霉菌总数、真菌毒素和重金属等;动物性原料主要监控指标为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霉菌总数和重金属等。饲料添加剂主要监控指标为主要成分含量、重金属等。通过饲料安全工程,建立饲料安全预警体系,对流入市场的饲料原料和添加剂进行安全性预警预报,通报给政府管理部门、饲料企业和用户。


  对饲料生产过程进行监控。监控饲料生产企业的生产过程,杜绝企业添加违禁药品、未经批准的添加物,以及超量添加饲料添加剂等行为。


  对饲料流通过程进行监控。杜绝饲料经销商在饲料销售过程中销售违禁药、未经批准的添加物、以次充好等情况。


  通过对饲料原料、生产和流通环节的有效监控,基本可以达到消除饲料安全隐患的目的。


5.3继续加强基础研究,健全饲料工业标准化体系


  饲料安全卫生基础研究工作,包括饲料中有毒有害因素的来源、性质、危害、监测和控制等方面的研究;饲料安全和检测标准的研究、制定等方面的工作系统;规定饲料安全有关项目的检验方法等。应加强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调查我国饲料中非安全性因素及其主要来源;②研究饲料中非安全性因素在动物产品中的残留和蓄积;③研究可利用饲料的有毒有害物质的毒性、作用机理及其脱毒方法;④对新开发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做好卫生质量鉴定和安全评价;⑤推广应用饲料毒物毒性试验方法,并进一步探索短期快速毒性试验方法。


  充分做好以上5个方面工作,取得大量第一手材料后,建立健全我国饲料安全卫生标准化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①建立饲料通用性安全标准体系。主要从饲料原料的生产环节、饲料原料的流通环节、饲料产品的生产环节和饲料产品的流通环节研究制定以下规程:饲料原料安全生产和流通规程、饲料产品安全生产和安全流通规程、配合饲料安全评价规程、饲料添加剂安全评价规程、浓缩饲料安全评价规程、添加剂预混合饲料安全评价规程等。②建立饲料卫生标准体系。进一步修订国家饲料卫生标准,使国家标准更能适应动物饲养和饲料生产的需要,在原基础上增加动物品种、原料和饲料产品种类以及有毒有害物质种类。③建立添加剂标准体系。针对农业部已批准允许使用的173种(类)饲料添加剂,确定其质量标准,并规定其具体添加量。④建立饲料监测方法标准体系。重点是安全卫生项目的检测方法、促生长剂的检测方法、药物饲料添加剂的检测方法,形成从原料、饲料添加剂、添加剂预混合饲料、浓缩饲料至配合饲料的完整的配套检测技术。


5.4积极倡导生产“绿色”饲料


  随着人们对动物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动物产品的安全性受到广泛的重视,“绿色”动物饲养业已被提到议事日程。必须加以正确地引导和宣传。要鼓励科研院所和企业研究开发无污染、无公害、无残留的新型饲料和新型饲料添加剂,生产新一代安全高效、质优价廉的药物饲料添加剂替代品,从根本上杜绝违禁药品的使用。

 

参考资料
[1].  饲料检测与饲料安全   http://shuju.aweb.com.cn/technology/2005/0426/47911161100.shtml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颗粒饲料加工工艺研究进展 下一篇安全饲料添加剂开发与利用技术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相关评论

查看更多>>
  • 匿名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

词条信息

IPA-10000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 浏览次数: 390 次
  • 更新时间: 2015-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