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条
  • 图片
  • 视频

搜全站
智农361-农事百科 >>所属分类 >> 养猪技术   

旱育水稻秧苗“断奶期”死亡原因与防治

标签: 暂无标签

收藏到:   顶[0] 发表评论(0) 切换手机版 编辑词条

  水稻旱育秧苗在“断奶期”(叶龄在两叶一心前后),经常出现死苗现象。其典型症状为:发病苗首先心叶卷起、呈污绿色。病苗易拔起,拔起后可见根尖部甚至整个根系呈水渍状坏死。整个病情来势迅猛,尤其以久雨暴晴后突然从两端揭膜通风的旱育秧床发病最为严重,极易导致秧苗在短时间内迅速呈“团块状”或“点片状”死亡。
  水稻旱育秧苗断奶期死亡,内因是此阶段水稻种子内储藏的养分已消耗殆尽,根系发育又尚不完善,对外界不良环境与气候条件抵抗能力最弱,外因则是持续低温导致秧苗根系遭到破坏。
  水稻旱育秧苗断奶期若恰遇低温侵袭,一是水稻秧苗各种代谢活动将受到抑制,生长发育受阻,抗病能力下降;二是水稻根内营养物质外渗加剧,会为土壤中各种病菌增殖与蔓延提供大量养料;三是低温(4--15℃)可削弱土壤中对腐霉病菌有抑制作用的其他微生物的活动,而对腐霉病菌的生长、繁殖仍较适宜,四是在旱育条件下土壤通透性良好,有利于好气性的腐霉菌活动与繁殖。遇此不良环境与气候条件,即使在水稻播种前对秧床已采取调酸、消毒等措施,水稻秧苗根系也会遭到不同程度破坏。若此期低温持续时期长、强度大,则苗呈慢性“黄枯”;若低温持续时期短,秧苗虽未死亡,但暴晴之后,若在高温时突然从两端揭膜通风,秧床内温度仍然很高,湿度却迅速下降,秧苗根系吸水远供不上叶片蒸发失水,常因水分入不敷出,代谢失调,导致急性“青枯”死苗。无论慢性“黄枯”还是急性“青枯”死苗,秧苗死亡后都仍然直立不倒,因此统称“立枯”。
  由上可见,水稻旱育秧苗断奶期死亡,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苗床土壤中含有腐霉病菌源;二是低温及良好的通气(氧气充足)为腐霉病菌的大量繁殖与入侵提供有利的环境条件;三是低温过后突然转晴,接膜通风后导致秧苗对水分供求失调。
  针对该病发生条件,发现水稻旱育秧苗断奶期有立枯死亡现象,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①灌水(或浇水)。若有灌水条件,及时灌水淹没床面。否则将苗床水尽量浇足。只要提高苗床与空气湿度,就能迅速缓解死苗现象。待水稻秧苗新根发好(或三叶)后,再排干水进入湿润管理阶段。
  ②施药。用“敌克松”、“旱秧灵”等兑水喷入旱育秧床,可缓解病害,提高秧苗素质。
  ③保湿。严禁在低温暴晴后高温时突然揭膜通风,更不能只打开膜两头通风。可在膜面适当遮阳降温,或从膜四周开小缝通风降温,设法使秧床保持高湿环境,防止秧苗叶片脱水。(竹山县农业局  熊飞) 

下附件: 点击下载附件

参考资料
[1].  旱育水稻秧苗“断奶期”死亡原因与防治   http://shuju.aweb.com.cn/technology/news/2005/4/23/7070412.htm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太和香椿 下一篇钾肥 优质高产作用大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相关评论

查看更多>>
  • 匿名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

词条信息

IPA-10000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 浏览次数: 376 次
  • 更新时间: 2015-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