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条
  • 图片
  • 视频

搜全站
智农361-农事百科 >>所属分类 >> 养猪技术   

小麦土传花叶病的发生与防治(图)

标签: 暂无标签

收藏到:   顶[0] 发表评论(0) 切换手机版 编辑词条

  中文名称:小麦土传花叶病

  为害作物:除为害小麦外,还侵染大麦、燕麦、黑麦、早熟禾等禾本科植物。


  为害症状:受侵的小麦在秋苗时期退绿条纹症状不明显。但早春发生新叶时,便出现很多褪绿条纹;这种花叶条纹一直可以延伸到叶鞘及颖上。病株一般较正常植株矮,严重的表现矮化,有些品种产生过多的分蘖,形成丛矮症。凡是已成丛簇症的植株,最后变为深绿而条纹症则隐潜。出现这—类症状的称作绿色花叶株系,而褪绿条纹是淡黄色的称作黄色花叶株系。

  病原菌形态特征:病原 Wheat soil-borne mosaic virus简称WSBMV称小麦土传花叶病毒,属病毒。病毒粒体为直棒状二分体,长粒体300nm,短粒体92-160nm,病毒粒体直径约22nm。该病毒形态明显别于弯曲的线条状的小麦梭条斑花叶病毒。致死温度60-65℃,稀释限点100—1000倍。在低温干燥的组织中可存活10个月左右。

  分布区域:山东、河南、江苏、浙江、安徽、四川、陕西等省均有发病报道,山东沿海、河南南部及淮河流域发生重。

  发病特点:病毒在病株中进行系统增殖,根部细胞中带有大量病毒粒体。这些粒体当根部寄生的多粘菌形成游动孢子囊及休眠孢子时便组合在游动孢子及休眠孢子的原生质内。这些游动孢子释放到土壤中或随病株残根进入土壤中后,在再一次侵入麦苗幼苗根时,将病毒带入寄主体内。由于是土壤带菌,病毒主要通过平整。土地、兴修水利、病土垫圈以及移植带菌病土秧苗等使病土搬家;随灌溉水传带带毒介体游动孢子;种子中夹带病残体等途径传播。—般先出现小面积病区,以后面积逐渐增大。

  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或耐病的品种 如四川的繁6、绵阳19、山东的6596-33、石家庄的小红麦等。(2)轮作 与豆科、薯类、花生等进行2年以上轮作。调节播种期。(3)加强肥水管理,施用农家肥要充分腐熟,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4)提倡高畦或起垄种植,严禁大水漫灌,禁止用带菌水灌麦,雨后及时排水,造成不利多粘菌侵往年传病条件。(5)零星发病区采用土壤菌法或用40—60℃高温处理15cm深土壤数分钟。

下附件: 点击下载附件

参考资料
[1].  小麦土传花叶病的发生与防治(图)   http://shuju.aweb.com.cn/technology/news/2005/1/22/8061712.htm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几种农家施用化肥的常见错误 下一篇银柳(图)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相关评论

查看更多>>
  • 匿名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

词条信息

IPA-10000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 浏览次数: 277 次
  • 更新时间: 2016-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