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条
  • 图片
  • 视频

搜全站
智农361-农事百科 >>所属分类 >> 养猪技术   

丹玉号杂交种对发展我国玉米生产的作用与贡献

标签: 暂无标签

收藏到:   顶[0] 发表评论(0) 切换手机版 编辑词条

  辽宁省丹东市农科院(原丹东市农科所)自60年代末相继推出玉米新杂交种以来,其育成品种之多,推广地域之广,对粮食增产的贡献之大,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之高,均居于全国领先地位。

  玉米杂种优势利用在我省60年代初是从双交种开始的。60年代后期丹东市农科院育成的单交种丹玉6号问世以来,使杂种优势利用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其主要标志是:单交种的选育成果突出,推广普及速度快,种植面积大,促进了玉米的大幅度增产。对此我们做了统计:全省在未推广杂交种之前的1949~1968年,20年平均每公顷产量1905公斤;普及单交种的1979年,全省玉米平均单产上升为4515公斤,是前20年的2.37倍,平均每年递增237公斤。由于杂种优势的增产牵动和发展粮食生产的需要,全省玉米面积逐年增加,1996年面积达157.7万公顷,是1969年的1.66倍;总产增加到969.5万吨,是1969年的4.76倍;平均每公顷产量达6148.5公斤,是1969年的2.85倍。全省玉米的增产,除了耕作栽培技术的改进和化肥施用量增加之外,杂交种的推广普及是重要前提,尤以丹玉号杂交种的增产贡献为大。1978~1995年,全省先后种植的杂交品种共有130多个,总面积为2278.8万公顷,其中丹玉号杂交种面积为966.5万公顷,占42.41%,而面积超过6.7万公顷的丹玉6号、丹玉9号、丹玉11号、丹玉13号、丹玉14号、丹玉15号和丹玉16号等7个杂交种,总面积为943.2万公顷,占玉米杂交种总面积的41.38%。其中,丹玉6号、丹玉13号分别为70和80年代的主栽品种,丹玉15号等5个为搭配品种。根据区域试验结果分析和生产评估,上述7个丹玉号品种平均每公顷比对照品种可增产600~750公斤。依此推算,丹玉号7个杂交种1978~1995年的18年间,总共可为全省增产粮食56.59~70.73亿公斤,平均每年增产3.14~3.9亿公斤。每公斤按0.80元估算,共可增加社会经济效益45.27~56.59亿元。此外,丹玉6号1975~1984年在全国累计推广面积为1090万公顷,增产粮食65.4亿公斤;丹玉13号1985~1995年在全国的推广面积为2439.6万公顷(1985~1990年面积为各省提供,1991~1995年面积据全国种子总站统计表汇总),平均每公顷增产430.5公斤(为各省提供数据平均值),共可增产粮食105.02亿公斤,可增加社会经济效益84.02亿元。

  丹玉号杂交种之所以多年成为我省的主要品种,有的乃至推广普及全国,对粮食增产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是因为品种本身具备的优良特性所使然,也有良种繁育推广工作方面的因素,具体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熟期适中,高产稳产。丹玉6号和丹玉13号的生育期均在125天左右,是典型的中晚熟品种,适应全省玉米主要产区栽培。特别是在每3~5年出现的低温冷害年份,均能正常成熟,因而倍受农民欢迎。其产量水平,丹玉6号每公顷为6750公斤左右,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栽培水平条件下,平均比对照品种增产16.1%~20.0%,大面积生产出现不少超7500公斤的典型。丹玉13号是每公顷超7500公斤品种,省内1982~1983年区域试验平均达8708公斤,比对照丹玉6号增产17.8%。1983~1984年丹玉13号在全国北起吉林、南至贵州种植丹玉6号的24个省、区、市的292个单位进行试种示范,在吉林比主栽品种郑单8号增产10.4%;在河南驻马店夏播比主栽品种中单2号、豫农704增产20.0%~27.3%;山东营县试种比对照中单2号增产27.9%,比烟单14号增产8.5%;河北省农科院植保所试种比博单1号增产54.4%;陕西咸阳市种子公司试种比中单2号增产10.9%;安徽阜阳地区试种比丹玉6号增产16.6%。这样大跨度、大范围的试验试种结果,显示了高产稳产的优良特性,是得以在全国玉米产区普遍推广种植的先决条件。

  二、抗病性好,适应性广。抗大、小斑病和丝黑穗病性能较好,是丹玉号杂交种的共同特点,尤以丹玉13号为突出。由于其双亲自交系M017Ht和E28具有抗大斑病的Ht1基因,经接种鉴定,丹玉13号的大、小斑病为一级,丝黑穗病的发病率为3.5%,所以生产上表现普遍抗病。另外,丹玉6号和丹玉13号在一般栽培条件下能够保产保收,在水肥条件较好时又能获高产。在关内小麦、玉米夏播区,因这两个品种生育期短且高产稳产,具有广泛的适应性,成为全国广大玉米区普遍种植的品种。丹玉13号1991年全国24个省、区、市种植面积达312.3万公顷,居所有杂交品种之首位;直到1995年仍保持189.2万公顷,仅次于掖单13号,居第二位。

  三、搞好亲本提纯保纯,保持品种优良种性。好的杂交品种得以在生产上长时间种植和发挥增产作用,品种本身过得硬是首要条件,而坚持搞好亲本自交系的提纯保纯,生产优质杂交种子,保持其优良增产性能也是至关重要的。丹玉6号的母本自交系旅28过去长时间由制种单位自繁自用,发生严重变异退化,出现了大、小、锥形、筒形等4种变异类型,父本自330的株型、花丝、花药颜色均有变异。为恢复其原有的典型性和优良性能,我们于1978年确定由育种者负责提纯,经南繁北育两年三代的工作,于1980年供应大量纯度高的亲本种子,恢复了增产性能。吸取这一经验,对丹玉13号于1985年通过审定的当年,即建立起原原种→原种→制种亲本种子的保纯繁殖体系,并由省繁原种,省和市繁亲本,制种用的亲本不超过原种三代,从而保持了双亲的优良特性,原种和制种亲本种子均分别达到国家标准,并建立起连乡连村连片的大面积种子基地,实行专业化生产,保证了杂交种的质量,使丹玉13号的增产性能得以充分发挥,实现了大面积种植和普遍增产。

  四、发展商品种子产销,加速良种推广普及。我省自1986年发展玉米商品种子产销,向全国大量供应玉米种子以来,对丹玉号杂交种迅速扩大推广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自1986~1995年,我省销给全国24个省、区、市530多个单位丹玉13号种子总量达56367.2万公斤,可供播种1503万公顷,同时还供应兄弟省亲本种子满足自繁自制和自用,保证了丹玉13号的快速推广普及。我们还对丹玉13号杂交种首先实行了有偿转让,从1986年开始,种子公司每销售1公斤杂交种子给育种单位提取有偿转让费0.04元,支持育种单位的发展。自1986~1993年,总共为育种单位提取有偿转让费500多万元,补充了科研经费,改善了科研条件,主要育种研究人员也得到了应有的回报,从而激励了育种单位和育种人员认真搞好自交系提纯保纯,增强了育种发展后劲。(陶承光) 

下附件: 点击下载附件

参考资料
[1].  丹玉号杂交种对发展我国玉米生产的作用与贡献   http://shuju.aweb.com.cn/technology/2004/12/31/1220041231080000.shtml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葡萄新品种 红指 下一篇浅谈:包装行业农药的几套“安全外衣”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相关评论

查看更多>>
  • 匿名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

词条信息

IPA-10000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 浏览次数: 436 次
  • 更新时间: 2016-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