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防治期,抓住一个“幼”字 在昆虫初龄幼虫期用药效果最好,虫龄越大,食药致死量越大,防效越差。因此,防治金蚊细蛾的最佳用药期是越冬成虫和一代成虫盛发期至一二代幼虫孵化期,等到潜叶蝇、卷叶虫、食心虫等进入叶片、钻入果内或形成包被后再喷药,效果就差了,等到世代交叉时防治更难,要“药等虫吃”,不要“见虫用药” 2、喷药,突出一个“匀”字 灭幼脲类杀虫剂的杀虫机理是抑制昆虫表皮的几丁质合成,使害虫幼虫吃药后,不能形成新表皮,脱不下皮而死亡。其主要是胃毒作用,亦能侵入昆虫和卵的表皮发生作用,但无内吸作用。因此,必须让虫子吃了才有效。金蚊细蛾的卵产在叶背面,初龄幼虫从叶背面咬小口潜入叶内危害。若喷药不能喷到叶背面,防效就很差。在防效上,杀铃饱脲杀卵作用比灭幼脲3号更好。在植物叶背面喷药,金蚊细蛾新产的卵会死,未孵化的卵也会死,所以喷药必须强调一个“匀”字。 3、浓度,强调一个“准”字 灭幼脲虽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杀虫剂,但该药剂不溶于水,在绝大多数有机溶剂里溶解度极低,很难加工成乳油或超低量油剂。目前,市场上的灭幼脲和杀铃脲多是悬浮剂,使用时应先摇匀瓶内药,先用少量水稀释后,再加水至需要浓度,搅匀后喷用。喷药浓度过高及雾滴过大,对害虫会有驱避作用,对25%灭幼脲悬浮剂来说,一般喷1500倍液较好。 4、混用,禁忌一个“碱”字 灭幼脲类药剂不能与碱性物质混用,和一般酸性或中性药剂随混随用,药效不降低。灭幼脲类药剂在与其他药剂混用时,有的药剂会使灭幼脲对害虫产生交互抗性,有的药剂能使它产生负抗性,植物性增效剂有使它增效、抑制抗性的作用。灭幼脲药剂中加入300倍尿素液,会使雾滴变细小,使药剂挥发率降低25%-33%。 5、复配剂,谨防一个“骗”字 由于灭幼脲类药剂不是速效性杀虫剂,触杀作用差,无内吸作用,施药后3-5天内,药效才逐渐增大明显,有些果农误认为药效不好。有些农药厂家把灭幼脲和速效杀虫剂混配,失去了应用灭幼脲类药剂的意义,这类复合剂的欺骗性较大,应引起关注,以免上当。 6、安全,灭幼脲第一 灭幼脲3号,已定名为灭幼脲悬浮剂,它的毒性(大鼠急性经口)ld50>40000毫克/公斤、除虫脲为3640毫克/公斤、卡死克(氟虫脲)为3000毫克/公斤、抑太保为1763-3013毫克/公斤,除虫脲、卡死克、抑太保的毒性分别比灭幼脲高7.62倍、12.33倍、12.28-21.69倍。美国氰氨公司要求,果品、蔬菜采收前70天不得使用卡死克,所以从目前常用的低毒脲类药剂来看,以灭幼脲悬浮剂毒性最低,而且灭幼脲在环境中能降解,在人体内不积累,对哺乳动物、鸟类、鱼类及蜜蜂无毒害,药效期长达30天以上,耐雨水冲刷,所以从人和环境安全、生产绿化食品要求出发,灭幼脲是最佳选择。 7、禁忌 所有灭幼脲类农药,对虾、蟹等甲壳动物和蚕的生长发育有害。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相关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