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条
  • 图片
  • 视频

搜全站
智农361-农事百科 >>所属分类 >> 养猪技术   

海蜇与对虾的混养技术

标签: 暂无标签

收藏到:   顶[0] 发表评论(0) 切换手机版 编辑词条

一、混养池条件要求 混养海蜇的虾池面积宜大不宜小,要求池底平坦,沙泥底质,保水性能良好,池底淤泥厚度不超过5厘米。最好选择有淡水河流注入及岸边有虾场的虾池,水质要求肥沃无污染,海水盐度20‰~26‰之间,进排水方便,虾池蓄水水位最低要达到1.5米以上。 二、放苗前虾池处理 虾池经过一个冬季冻晒后,要彻底清除池底及池坡内侧的一切易擦伤和刺伤海蜇的尖硬物体,然后注水10厘米~20厘米深,每亩全池泼洒生石灰150公斤或30ppm漂白粉溶液进行杀菌消毒。在离水面内侧1米的池壁较缓处和浅水区用8目渔网绕池四周插一圈,渔网每隔2米用竹竿支撑,拐角处渔网不能围成直角或死角,网高要高出预计水位30厘米。由于海蜇幼苗体软稚嫩,幼苗由育苗室投放到大水面时抵抗力较差,可在虾池背风向阳处一角围一小型幼蜇暂养圈,以提高幼蜇成活率。 三、培肥水质 海蜇主要滤食水中小型浮游生物,摄食活动昼夜不停且食量非常大,所以,一定要走出海蜇喝清水就能长大这一误区。要在虾池杀菌消毒后用120目过滤网注水50厘米,以防止各种敌害鱼类进入池中,然后每亩投放经发酵的鸡粪等有机肥300公斤,7天后池水可呈茶褐色或褐绿色,透明度达到30厘米左右,小型浮游生物出现时即可投苗。 四、混养品种的选择 海蜇混养必须注意品种的选择,实践证明,蟹类、虾虎鱼、鲈鱼等捕食性鱼类易攻击海蜇,因此不宜选为混养对象,但海蜇与车虾、南美白对虾、贝类等底栖生物混养比较成功,虽然它们食性略不同,但因其栖息的水层不同,互不干扰,只要在养殖过程中注意加强肥水即可。 五、幼蜇放养 当外界自然水温稳定在2℃以上时,选择近日晴朗无风的天气准备放苗,放苗前要测量育苗池与养殖池的水温、ph值、氨氮值。当水温温差不超过3℃、ph值稳定在7.5~8.5、氨氮小于0.2毫克/升时即可放苗。幼蜇最好在附近海域的育苗室选购,选择规格均匀、活力好、色泽纯、伞径2.0厘米以上的幼蜇。采用塑料袋充氧运输,幼蜇装袋时要采用内外光滑的玻璃器皿计量,避免动作粗暴剧烈,轻拿轻放,每袋可装苗2000头。运输途中要避免剧烈颠簸震荡,运输8小时成活率可达95%以上。运输到池边,将塑料袋放入水中静置20分钟后打开袋口,让池水徐徐流入袋中,10分钟后将幼蜇缓慢放入池中即可。放养密度可视池塘条件和养殖技术与管理水平而定,一般控制在0.5头/立方米~3头/立方米之间。 六、养殖期的科学管理 幼蜇投放后,水位要逐渐加深到1.5米以上,并保持好水质“肥、活、嫩、爽”的程度,透明度控制在30厘米左右,水色要长期保持茶褐色、褐绿色或黄绿色。视水质变化情况,每亩追加施入经发酵的鸡粪等有机肥料100公斤,每月2~3次。有条件的还可以培养或引入活体轮虫、泼洒人工配制的面包酵母菌液作为添加饵料投喂,以满足海蜇生长需要。 高温季节,水温超过28℃时,水体蒸发量大,ph值升高和天气突变降暴雨及虾池水温突降时海蜇极易性早熟,停止生长,这时,应采取加大换水量,加注淡水调节盐度及排放表层淡水等措施加以解决。7、8月份,海水极易发生“赤潮”现象,这时,要时刻收听和关注外海水质预报,如有异常则停止换注水。 养殖期间一定要坚持巡池检查,完善记录制度,定期测定海蜇生长状况、水质理化因子,要勤检查进排水口过滤网是否破损,及时钓除进入池中的捕食性鱼类和蟹类。此外,海蜇常随风飘流移动,自泳能力很弱,管理人员每天要手持一头用塑料包裹成气球状大小软状物的长竹竿及时推移和疏散靠近池边、闸门口、围网死角及搁浅的海蜇,操作时动作要轻、缓、慢,否则极易碰伤海蜇或触断海蜇的附属器。 七、捕捞 海蜇在适宜环境中生长2个月,体重可生长到5公斤以上,达到上市商品规格,这时,可视季节和市场价格情况,用浮拖网或人工乘船持手操网打捞、销售。

参考资料
[1].  海蜇与对虾的混养技术   http://shuju.aweb.com.cn/technology/news/2004/4/14/9405184.htm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娃娃鱼养殖技术讲座——养殖场的设计与建造 下一篇切花月季优良品种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相关评论

查看更多>>
  • 匿名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

词条信息

IPA-10000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 浏览次数: 356 次
  • 更新时间: 2015-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