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白对虾具有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肉质细嫩,出肉率高等优点,2001年引进我县试养获得成功,并得到迅速推广,成为我县渔业结构调整中的闪亮点,主要集中在海涂微咸水池塘中养殖。由于前两年饲养白对虾的养殖生产者收到了较好的效益(但也不能忘记去年有不少养殖户因疾病暴发而导致全军覆灭的例子),今年的养殖形势空前高涨,许多养殖户纷纷由养殖传统水产品改养白对虾,养殖面积一下子从去年的3500亩扩展到目前的7000余亩。面对南美白对虾的这种“养殖热”,我站特提醒养殖户注意风险,谨防白对虾的大面积发病,避免造成巨大损失。 根据大量的研究结果和生产实践证明,只有坚持“预防为主、防治并重”的科学原则,才能有效地控制病害的流行和暴发。下面就我站掌握的有关信息资料,对如何预防南美白对虾的病害发生提出以下措施与建议,供养殖者参考和引起重视。 一、放养虾苗前必须彻底清池消毒除害,使用清新无污染的水源,保持良好稳定的水环境,并用有机肥培肥水体,培育丰富的基础饵料生物。 二、坚持选购健壮活泼、无病毒和规格均匀的优质纯种的虾苗。带病毒虾苗是养殖失败的首要原因。因此,养殖户买虾苗时不能图便宜,应买信誉好的育苗场虾苗。优质虾苗是指经病原检疫为阴性、无特定病原SPF的南美白对虾苗。 三、因地制宜,科学放苗,合理控制放苗密度,这是提高产量和减少疾病的有效措施。虾苗过于密集拥挤是诱发病毒的发病因子之一,一般高位池放养密度控制在3—5万尾/亩左右,普通池塘放养控制在2.5—3.5万尾/亩。放苗时间选择在5月中旬较合适。 四、为预防和抑制病毒,放苗后要投喂高效优质营养饲料,同时在饲料中添加抗病毒元,或添加微生物及微生物产物,增强虾苗免疫力和抗病毒力。在养殖阶段,也须投喂高效优质的配合饲料,满足南美白对虾的营养需求,以增强南美白对虾的抗病能力。使用Vc、Ve可增强对虾的抗“应激”能力, 五、加强水质管理,保持水质稳定。经常进行水质监测,合理使用水质净化消毒剂和底质改良剂,如生石灰、溴氯海因、沸石粉、光合细菌等。根据南美白对虾对水质的要求,在整个养殖过程中应始终保持水质良好,水色保持茶褐色或黄绿色,pH值控制在7.8—8.6之间,溶氧保证在5毫克/升以上。7—10月份由于水温高,对虾生长快,摄食量大,排泄物多,水质易恶化,造成缺氧。因此,要注意加深池水,使水深在1.5米以上,换水时温差变化不超过2—3℃。及时开启增氧机,以确保池水有足够溶氧量,一般每五亩配置一台3kw的增氧机。同时,根据水质情况勤换新水,日换水量控制在8—10厘米,每周换水20—30%。另外,每隔15—20天施放沸石粉或生石灰,以调节改善水质。 六、疾病流行期间,采取封闭式养殖,暂时不换水。半封闭式养殖应建立水质测试系统,不符合养殖条件的水决不入池,少换水,水体经过严格消毒后方可使用。 七、发现虾池内对虾携带病毒,但未发病(潜伏期),应采取如下对策:一是保证池水中溶解氧在任何时候不低于5毫克/升,二是在饲料中添加0.3%-0.4%稳定型Vc和鱼油等,以增强对虾免疫力。 八、发现对虾患病,切不可盲目乱用药物,应请科研人员或专家指导,以免误了时机。 九、定期观测水质,稳定对虾生态环境,尽量做到各池塘用品不混用,使用消毒液定期消毒,观察过的对虾不再投入池内。检查人员必须进行手消毒后再观察其他虾池。 十、下面介绍几种疾病发生的症状及预防措施: 1、红体病——又称桃拉(TAURA)综合症,由桃拉病毒引起。发病时间一般出现在虾苗放养后的10—40天期间。其症状主要表现为体色变红,尤其是尾扇顶端呈红色,软壳、空肠胃。病虾通常于池边成群巡游,严重者于水面漫游,反应迟钝,不进食。通常持续10—15天,在此期间对虾大量死亡。此后症状有所缓解,转入慢性阶段,但仍有少数病虾陆续死亡。部分病虾的甲壳角质层会出现全身性黑斑化现象。对于桃拉病毒,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在暴发初期,采取一些积极应急措施,可以有效地减轻它的危害。主要措施包括:A、捞出所有在水面上漫游的病虾,以防虾病迅速扩散。B、在水质条件充足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换水量,以防环境变化引起对虾大量蜕壳。C、对养殖水体进行必要的消毒灭菌。如二氧化氯、碘制剂等,防止细菌的二次感染。D、使用水环境保护剂,如光合细菌、活菌、沸石粉等。E、饵料中添加鱼肝油或鱼油、Vc、抗病毒药,以增加对虾食欲及抗病力。 2、烂鳃病——为弧菌或其他细菌(如气单胞杆菌)感染引起。症状是鳃丝呈灰色或黑色、肿胀、变脆,从边梢向基部坏死、溃烂。防治措施:提高水位、稳定水质、保持水色、保护底质、去除氨氮和硫化氢等有毒物质;不要碰伤虾体;用二氧化氯或漂白粉对水体全池消毒。 3、白斑病——病虾胸腹部常有白色或暗蓝色斑点,发病后期虾体皮下、甲壳及附肢都出现白色斑点或甲壳软化,头胸甲易剥离,壳与真皮分离。防治方法:①虾苗须经过病毒检测确定无病毒后,才能进入养殖环境;②投喂优质的全价饲料,并在饲料内添加“多糖”、“人参皂甙”及稳定型Vc;③每隔7—10天全池泼洒溴氯海因0.3—0.5ppm或二溴海因0.3—0.5ppm;④养殖季节内,每隔15天全池泼洒“季胺盐络合碘”;⑤在养殖水体内使用生物制剂,以保持水环境的稳定。 4、红腿病——由弧菌感染引起,主要症状是附肢变红(游泳足更加明显),头胸甲的鳃区呈黄色,病虾多在池边慢游,厌食。防治方法为:①虾苗放养前必须进行彻底的清塘处理;②在高温季节,定期泼洒光合细菌及沸石粉,用量分别为2—5ppm及l0ppm;③全池泼洒0.4—0.6ppm的C1O2;④全池泼洒二氯海因0.3—0.5 ppm或溴氯海因0.3—0.5ppm;⑤在外泼药物的同时,内服“虾毒灵”或“迪芬克利”,其添加量分别为1%与0.2%。 5、肠炎病 ——主要症状是消化道呈红色,中肠变红并肿胀,直肠部分外观混浊,界限不清。病虾活力减弱,厌食,生长慢,但未发现死虾。防治方法为:①全池泼洒二溴海因0.3—0.5ppm;②在饲料内添加“肠炎停”、大蒜素,其添加量为0.2—0.5%,连续投喂3—5天即可。 6、肌肉白蚀病和痉挛病(肌肉坏死病)——症状表现为病虾腹部肌肉变白不透明,有的病虾全身肌肉变得白浊;有的虾体全身呈痉挛状,两眼并拢,严重者尾部弯到头胸部之下,不能自行伸展恢复,伴有肌肉白浊而死亡。防治措施是放养密度要合理,切勿过密,高温季节保持高水位,避免理化因子急剧变化,避免人为频繁惊扰虾池。 7、软壳病——症状是白对虾体色灰暗,甲壳变薄发软,摄食少,生长缓慢。控制措施是适当加大换水量,改善养殖水质。多投喂鲜活饵料。 总之,虾病已成为当前对虾养殖生产中的一大制约因素,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有关单位要严格对种虾的监测,进行无特定病原SPF种虾的培育;要加强白对虾饲料质量的检测,严禁使用腐烂变质的饲料;同时要讲究科学养虾,加强疾病检测和综合预防措施,切勿滥用药物。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提醒,养殖者会提高警惕,加强预防,从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浅谈园林植物的色彩艺术 下一篇高温季节鱼病预防要点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相关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