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农药质检中心今年三季度对全国农药产品的监督抽查结果表明,农药生产企业的质量状况整体较好,近九成产品合格;而农药流通企业的农药质量总体状况较差,产品合格率不及六成。 这次国家农药质检中心根据国家质检总局的安排,同时抽检了农药生产和流通企业,在全国共抽到33个生产和流通企业的40个产品,其中从23个生产企业抽取29个产品,从10个流通企业抽取11个产品。经检测,生产企业合格率87%,产品合格数26个,产品合格率为89.7%;流通企业合格数5个,流通企业合格率50%,产品合格数6个,产品合格率为54.6%。流通企业产品合格率比生产企业产品合格率低35个百分点。 国家质检总局抽查过程发现了以下两个主要问题: 一是农药流通市场抽查的产品质量差,存在的问题非常严重。国家有关部门通过多年对农药经营市场的监督管理,农药经营者的质量意识有所增强,农药流通市场中的产品质量有所提高,假冒伪劣产品有所减少,但现状仍不容乐观。本次抽查农药流通市场不合格的5个产品中已确认3个为假冒产品,占不合格产品数的60%。这类假冒农药产品都以低价位冲击正常的农药经营秩序,损害用户和生产企业的利益。 二是农药名称不规范,包装未标明其有效成分。本次抽查40个产品有19个产品未按规定使用农药通用名称,占47.5%。这些产品严重影响农药市场秩序,误导和欺骗消费者。 有关专家分析,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是农药生产企业数量过多,企业的规模过小。尽管近年来国家采取了一些约束措施,通过对农药生产企业实行核准办法来限制农药厂的增加,但因各地方为了局部利益,还在大量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农药厂猛增的势头不减。往往就是这些企业用质量低下的产品和不正当的销售手段与骨干企业争夺市场,搅乱了农药市场的正常秩序。因此,我国农药产业结构问题,已成为我国加入WTO后农药工业与国际接轨并参与国际竞争的障碍,也是强化农药行业管理的一大障碍。本次抽查大型企业合格率为100%,中型企业合格率为84.6%,小型企业合格率为62.5%,小型企业产品合格率明显低于大、中型企业。 二是农药市场管理不严,监督管理力度不够。抽查的经营单位多数挂靠集体旗下,实际为个人承包性质。本次抽查中发现,有一大批农药经营单位挂类似农业技术服务部的牌子,名义上为某个单位管理的下属单位或实体,但实际多数是个人经营。经营者除每年向挂靠单位上交一定量的管理费外,很少受挂靠单位约束,挂靠单位也从不过问经营者经销的农药产品质量、信誉和经济效益情况。这实际上为经销假冒伪劣农药提供了合法化的场所。加之地方质监部门监督不力,即使经营者销售假冒伪劣农药产品也难以查出,使经营假冒伪劣产品者有机可乘。 针对存在的问题,业内专家提出了四条清理整顿措施。一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加大查处力度。二要规范农药包装标签标志问题。三要大力宣传《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提高农药经营者和消费者的质量意识,使农药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做到不产假、不售假、不卖假,彻底杜绝坑农害农的现象。除此之外,国家应下大力坚决取缔一批技术力量薄弱、生产设备落后、管理水平低下、造假售假的农药小厂,彻底打击假冒伪劣农药产品的生存空间,共同维护农药市场公平竞争的环境和秩序。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相关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