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条
  • 图片
  • 视频

搜全站
智农361-农事百科 >>所属分类 >> 养猪技术   

种鸡场的疾病监测及净化

标签: 暂无标签

收藏到:   顶[0] 发表评论(0) 切换手机版 编辑词条

原种、祖代及父母代种鸡场的任务是为下一代种鸡或商品鸡场提供高质量的种蛋或种鸡,要求种鸡必须不携带蛋传性疾病(如鸡白痢杆菌病),并含适当的移行抗体,以保护雏鸡。现代大规模、集约化、高密度的种鸡场,对传染病病原的传播非常有利,常造成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同时也会对下一代的养鸡生产造成很大的危害。另外,营养缺乏和中毒也在不断地发生,对生产具有很大影响。因此,种鸡场的疾病净化已成为种鸡生产的关键,它关系到养鸡生产水平能否提高及鸡场的声誉和效益。 种鸡的疾病复杂,在实际生产中必须狠抓种蛋和种鸡的质量,认真做好禽病检疫和监测工作,及时掌握全场情况,提高认识,以便必要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综合防治。 一、环境监测:要定期监测鸡舍内环境,测定舍内空气、器物表面的病原菌、饮水细菌总数和大肠杆菌等卫生指标。应每周检测一次有害气体NH3、H2S、CO2含量,NH3浓度应小于20×10—6;清洁的饮水,pH<8,每100毫升水中的大肠杆菌数不能超过500个。选用不同鉴别培养基监测,鉴定消毒效益和病菌存在程度,可采用两种方法:(1)取样法:用无菌棉拭子沾无菌生理盐水涂擦检测部位(如鸡体),接种于培养基上,于37℃温箱培养24小时,记录菌数并鉴别细菌。(2)自然沉降法:置培养基于监测室的有代表性位置,打开平皿盖,让细菌自然沉降30—60分钟后,倒置于37℃温箱内,培养24小时,记录菌数并作鉴定。 二、流行病学监测:在较大范围内有计划、有组织地收集流行病学信息,为防疫提供依据。当发生疫情时,通过监测本场禽群的抗体消长及周围养禽场的发病情况,及时做出反应,迅速采取果断措施(如封锁、严格消毒等)。 三、饲料及药物监测:检查饲料中有害物质,如黄曲霉毒素、劣质鱼粉等,添加的食盐和药物是否超量;检查营养成分是否合理,如钙磷比例、蛋白质、氨基酸和糖等物质是否适当,特别是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含量是否正常。为减少无效药物的使用而使抗药菌株的产生和中毒病的产生,对抗菌药应进行药敏试验,以提高药效。药敏试验临诊上常用简便、快速的纸片法,判定结果时,按抑菌圈直径大小作为敏感度高低标准(抑菌圈直径15—20毫米为高敏,10—15毫米为中敏,10毫米以下为低敏,无低菌圈为不敏感或无效),应选用高敏药物治疗。 四、抗体效价监测:监测抗体效价变化规律以确定适时免疫接种时间和科学免疫接种程序,更有效地预防传染病发生和流行。 五、免疫监测:应用相应的监测技术,定期跟踪监测和不定期抽测危害较严重的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囊病、马立克氏病及传染性喉气管炎、减蛋综合征等常发病的血清抗体水平,了解鸡群健康情况及疫苗免疫效果。 对种鸡进行监测,可以为预防禽病提供准确信息,有利于及时采取果断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和流行。然而,由于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鸡场仍会发生危害严重的疾病,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因各场情况不同,发生疾病种类也各不相同,要结合监测结果,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执行净化规程。 六、综合性防疫措施 1、种鸡场要合理布局:为解决再感染问题,应对种鸡场进行合理布局,按照种鸡不同饲养期,将整个种鸡场划分为育雏、育成、种鸡舍及孵化舍四个不同的独立生产区域,彼此拉开距离,以便在发生疫情时互相封锁隔离。 2、加强疾病净化和行政管理:疾病净化是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仅是禽病工作者的责任,更应将其作为日常行政管理工作:(1)将防疫当作最重要日常管理工作,树立全面、综合的防疫观念。(2)建立以厂长和经理领导、兽医人员监督执行、全体人员参加的防疫体系,宣传防疫知识,进行技术培训。(3)制定和监督执行防疫制度。(4)在各种出入口,监督检查人员、车辆、用具的进出,并进行消毒。 3、工作人员的净化:工作人员也常成为传播疫病的途径,要加强人体净化:(1)注意人体及饲养人员住所卫生,必须穿工作服工作。(2)坚持岗位负责制,严禁饲管人员乱窜鸡舍,以免造成交叉感染。(3)实行进场人员消毒制,原则上谢绝参观,一切外来无关人员均不得进入种鸡生产区,本场或需进场的外来人员进场前必须经兽医人员批准并进行消毒、更衣、换鞋帽。(4)鸡场工作人员家中不得饲养家禽和鸟类,严禁从事与家禽有关的商业活动和技术服务,如出诊等。(5)严格管理勤杂人员,加强消毒管理。 4、注意环境治理和卫生消毒工作: (1)舍外环境控制:①注意污水、鸡粪、死鸡和孵化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污水可采用沉淀、氧化塘自然净化和厌氧发酵处理;鸡粪可采用发酵、烘干或热膨化处理;死鸡和孵化废弃物运到场外深埋或采用热膨化法处理,进行废物利用。②鸡舍及其周围环境应清洁卫生。严格分开场内运送饲料的“净道”和运送鸡粪的“脏道”,及时送鸡粪出场外。③注意杀虫、灭鼠、控制飞鸟,消灭疫病传播媒介。④车辆用具加强管理,舍内可移动车辆如饲料车、运蛋车、除粪车等,用具如手推车、铁锨、蛋框等定期消毒,妥善管理。 (2)舍内环境控制:舍内温度、湿度、光照、通风、粉尘及病原微生物的存在等都会影种鸡生长发育和产蛋,要做好控制。种鸡应采用密闭饲养,纵向通风,而原种鸡场则应采用正压过滤通风。育雏期应处理好开关门窗和保温的关系,确保足够氧气和合适温度。 (3)卫生消毒工作:①定期用一定浓度消毒液进行带鸡消毒,每周喷雾1—2次以杀灭病原微生物、降尘、降温和降低空气中氨气含量;带鸡消毒药物要慎重选用,严格技术操作,保证消毒效果和鸡体健康。②环境消毒药物杀伤力要强,不同特点消毒药物要交替使用,以防抗药性生产,提高消毒质量。③防止引进种苗带病,应到种群健康和管理好的祖代鸡场购苗,进苗前对运输工具按卫生程序严格消毒,雏鸡进场后带鸡消毒1次。④大门入口处应设消毒池,并注意经常变换消毒药物,出入车辆严格用消毒液喷洒。⑤注意清洗饮水器和料槽,每周消毒1次。 (4)要十分重视人工授精、种蛋和孵化过程中的卫生消毒工作:保持产蛋箱的清洁卫生;窝外蛋、破蛋、脏蛋不得入孵;勤捡蛋,在鸡下蛋后2小时内务必将初选蛋放于种蛋消毒柜,每立方米空间用福尔马林28毫升熏蒸消毒;落盘及出雏都要进行熏蒸消毒。孵化室要定期清洗消毒,并定期采样监测消毒效果。人工授精器具要严格消毒,输精时要做到一鸡一管,不得混用,这样能有效提高种蛋和雏鸡质量。 (5)隔离封锁:为控制传染源,防止疫情扩大,便于对病禽的治疗和健康群的保护,要视情况进行封锁和隔离。 5、采用全进全出的养鸡流程:每栋鸡舍应同时引进同一日龄同一品种的种鸡进行生产,饲养结束后全群应在短时间内处理,进行彻底清群、清洗、消毒。 6、饲料及饮水的净化:饲料和饮水都可能成为沙门氏杆菌、大肠杆菌等病原的传播来源,要重视饲料配方和卫生,饲喂优质饲料,注意饲料的消毒工作,不喂发霉变质、污染严重的饲料。饲料要储藏在通风干燥的地方,严格杜绝发霉变质、污染不洁的原料进入鸡舍和配料车间。合格原料采用蒸气短时间加热(80℃)消毒,然后进行加工配制。 注意饮水的质量和卫生:在鸡舍进水管安装能按比例向水中加入消毒药的加药装置,用漂白粉或其他净化剂进行消毒;推广使用乳头饮水器饮水,避免饮水敞开在空气中而被病菌污染。 7、健全和完善种鸡场的防疫体系:应根据当地疫情、鸡群的抗体消长规律和监测结果,因地制宜制定适合本场特点的防疫措施,确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增强种鸡抗病能力。 8、预防性药物的应用:在种鸡的生产过程中适时添加一些药物以预防疫病的发生,添加药物的种类、剂量、给药方法应根据本场疾病的发生情况、用药历史、流行特点、种鸡日龄、健康程度、季节等实际情况而制定较完善的预防性药物的使用方法和程序。 9、减少应激因素:应激因素易造成种鸡免疫抑制,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应创造较好的条件,减少种鸡的应激。 在采取预防措施的基础上,根据种鸡场生产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能经蛋传播、严重影响鸡生长发育和产蛋的传染病进行检疫和净化。 综上所述,要将种禽场的疾病净化工作做好,就必须将种鸡群的检疫工作和综合性防疫措施相结合,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工作,提高种鸡的疾病净化水平,取得饲养、防疫疾病的主动,使种鸡的成活率和生产性能及雏鸡的产量和质量得以提高,赢得较好的声誉,提高经济效益,从而保证种鸡场生产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资料
[1].  种鸡场的疾病监测及净化   http://shuju.aweb.com.cn/technology/news/2001/12/21/11052692.htm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农作物旱灾危害及后期管理 下一篇非淀粉多糖的抗营养作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相关评论

查看更多>>
  • 匿名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

词条信息

IPA-10000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 浏览次数: 390 次
  • 更新时间: 2016-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