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适合于西部地区农业开发的新技术——麦后复种饲用油菜技术,在我国西部的甘肃等省区的试验示范成功,为西部农区发展畜牧业生产,开辟了新的优质饲料来源。 十月中旬,甘肃河西走廊,一派深秋景象。一望无际的裸露着的耕地,等待着来年的耕耘。而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农场的一片绿油油的油菜田,却使人感到一丝盎然的春意,吸引着来自农业部、西北5省区农技推广部门和华中农大、甘肃农大、新疆农大10几位专家的目光。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在此召开的麦后复种饲用油菜技术示范现场观摩会,旨在交流经验,促进该项技术进一步的示范和推广。此项技术目前已在甘肃省推广1.02万亩,平均亩产鲜油菜3000公斤以上。表现出产量高,适口性好,与其它饲草配合既能喂牛羊,又能喂猪,是一种新型的优质高产牧草,受到当地农民的欢迎。 此项技术的倡议者——中国工程院院土、油菜育种专家傅廷栋教授介绍说,我国西部地区的农作物适生期较短,两季不足,一季有余,多为一年一熟种植,7月中旬左右小麦收获后,在冬季来临前两个多月时间内,习惯上不种作物。由于正好是雨季,耕地裸露,不仅浪费光热资源,而且导致水土流失。小麦收获后复种油菜,以收油菜鲜草作饲料或作绿肥,不仅充分利用了光热资源,解决了西部地区冬季饲料供应不足的问题,而且有利于水土保持,是一项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的技术。 在博廷栋院士的建议下,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同甘肃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华中农业大学于1999年开始在甘肃省组织麦后复种油菜的多点试验示范,获得成功后,于2001年扩大到新疆、内蒙古、青海、宁夏等省区进行试验示范,均取得成功。 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栗铁申副主任介绍,从示范情况看,麦后复种油菜有以下特点: ——油菜生物学产量高。由于小麦收后雨热同季,播种油菜生长快,油菜鲜草产量水平很高,一般亩产可达3000公斤以上,在同等条件下生长速度比其它牧草都快。 ——鲜油菜利用价值高。一是可以作为饲料,用双低油菜(低芥酸、低硫甙)商品籽作种生产的鲜油菜作饲料,不仅适口性好,而且营养价值高。据甘肃农业大学对复种油菜样品测定,鲜油菜(风干)含粗蛋白23.88%、粗脂肪3.9%,与豆科牧草相当。将鲜油菜收后进行青贮,可用作牛、羊等家畜冬季饲料,这对解决西部地区冬季饲料不足,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二是将油菜翻压作绿肥,可培肥地力。另外,油菜苔是一种很好的蔬菜。 ——成本低,经济效益显著。在我国一熟地区,麦后复种油菜最大程度地利用了小麦收后的光、热、水、土资源,增加了农民收入。正常年份下,麦后复种饲用(绿肥)油菜,在60天生长期内,可亩产油菜鲜草3000公斤以上,平均每亩可增加纯收入150元——180元。复种油菜每亩用种1公斤左右,种子成本只有3元——4元,加上每亩施尿素8公斤,及耙地和浇水等费用,每亩只需投入30元左右,劳动力投入也很少。据甘肃省天祝县反映,该县冬季1公斤草料卖到0.2元——0.3元,按此计算,利用空闲地复种油菜,相当于一季作物的收入。 ——技术简便,容易推广。麦后复种油菜技术已初步配套,容易向农民推广。主要技术包括抢季节早播,选用双低专用品种或双低杂种F2代种子,适当加大播种量增加密度,小麦收获将油菜籽直接撒播,根据不同用途选择最佳收获期等。 ——生态效益好。麦后复种油菜实现了用养结合,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同时,复种油菜后可以对土地加以覆盖保护,减少了风蚀和水土流失,生态环保作用明显。 据有关专家初步估计,我国西部、北部地区一年一熟有余、两熟又明显不足的面积较大,估计全国有4000万亩左右。如能因地制宜尽快将这项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对发展畜牧业生产,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及开发西部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有关专家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对这项技术应予以重视,并大力支持该项技术的深入研究,开展更大规模的示范推广。 编者按:我国西部地区干旱多灾,耕地沙化、水土流失现象日益严峻,沙尘暴发生频繁,耕地沙化和风蚀程度日益加剧。同时,近年来畜牧业的发展对牧草的需求加大了现有草场的生产压力,过度放牧与过度利用造成了草场的退化、生态环境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国家西部大开发与退耕还林还草战略的实施,对于山坡地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尚未涉及平地、水浇地等重点农业生产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而对于这些区域生态环境的治理保护与生产平衡发展,将是今后农业生产面临的主要难题。麦后复种饲用油菜技术的开发成功,实现了种植业与畜牧业的有机结合,这项集生态保护与发展农区畜牧业于一体的节本增效的创新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必将对西部农业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相关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