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草业以较高的经济效益,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而受到人们的关注。据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和新疆自治区农调队调查显示,西部草业发展过程中应解决好以下问题。 一、退耕还草,建立粮-经-草三元种植结构 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根据市场导向合理资源配置。草业作为一项投入少、产出高、经济效益好、国内外市场需求量大、极具开发潜力的产业,是西部地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第一,发展草业是提升畜牧业乃至整个农业的基础,不失为西部地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第二,草业是西部地区的优势产业,是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第三,草业发展不但促进畜牧业发展,而且可以促进种植业和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目前,西部地区草业发展与大牧区的地位极不相称,在结构调整中,应立足本地区资源优势,立草为业,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将现行的粮、经二元种植结构调整为粮、经、草三元种植结构。对一些沙化地、盐碱地、中低产田以及陡坡田全部实行退耕还草,对新开荒地要制定一系列政策规定,大力提倡种草,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二、提升草业,育种先行 优质牧草种子是发展草业生产的基础。据专家介绍,我国育成的草种只有30多个,存在着种子系谱不清、品种混杂、质量低劣等问题,草坪种子基本依赖进口。目前,国家提出生态环境建设,草种年需求量约30万吨,而国内的生产能力不足10万吨,去年我国进口草种约1.5万吨,草种缺口较大,这对我国草业生产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对于新疆及整个西部地区来讲,筛选出适宜大面积推广的优良品种,也是目前草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为此,必须加大育种工作投资力度,通过灵活多样的科研开发手段将育种工作带动起来。 三、积极探索草业产业化发展模式 草业是以草资源为基本生产资料,从事生产经营的产业部门,是一个集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等于一体的产业。传统的生产方式难以适应市场发展变化的要求,因此,应积极探索草业产业化发展模式,才能推动草地的快速健康发展,才能做好草业这篇大文章。根据新疆实际,大力推广“公司+农场”、“公司+农户”、“农村合作组织+农户”等多种产业化经营模式,促进区域化、基地化、专业化生产布局的形成。加快选育、引进和推广优良品种及其配套生产技术,全面提高产品质量。加强质量检测和加工转化增值,提高草产品和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建议政府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重点培育和扶持一批了解市场、懂得贸易、能进行产品深度加工、为农民提供服务、带动农户发展草业和畜牧业的“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使草业和草原畜牧业走出一条专业经生产,规模化经营和加工转化增值的自我良性循环发展道路。 四、对草业给予政策和投入上的倾斜 发展草业需要包括水利设施等各方面配套跟进,因此,政府要予以政策和投入上的倾斜。 1.要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整体利益出发,尽快制定草业发展规划,将草业作为优先发展的产业,力争在近几年内把草业发展成为西部地区的一大支柱产业。在草业发展规划上,要制定一系列技术规程,要注意做好农牧结合,做到合理的放牧强度和畜种配置;实行牧草生长期的划区轮牧和分段限制性放牧;搞好草地改良。 2.注重科技在草业发展中的特殊作用,尤其是在草业的品种繁育,大规模种植管理技术等方面开展科技攻关,针对草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环节进行科技攻关立项,解决草业发展中的各种技术“瓶颈”。 3.对草业发展实施政策倾斜,在有关草业发展的项目审批、征占土地、物资供应、产品购销、交通运输、税收等方面实行倾斜和优惠。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晚稻 重抓三肥确保高产 下一篇旱稻新品种试种成功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相关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