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粉蚧(SaccharicoccussacchariCockerell)是蔗区的主要害虫之一。以成虫、若虫聚集在叶鞘包裹的蔗茎节部蜡粉带吸食蔗汁,并分泌蜜露引起煤烟病,使蔗株生长不良,对甘蔗产量和糖分影响很大。该虫1996年在上饶地区玉山县蔗区大发生,经2a的综合防治,1998年9月上中旬全县调查,基本未发现甘蔗粉蚧,取得了良好的防除效果。 1.发生为害情况 玉山县农民历来有种植糖蔗的习惯,且一般自己留种。1995年冬遭受严重冻害,甘蔗缺种严重,1996年4月该县组织人员到广西调入340t桂糖11号蔗种,分别在14个乡镇种植40hm2。由于在调运过程中未经植检部门的检疫,从而带进了该县极少发生的甘蔗粉蚧。1996年9月上旬该虫在全县蔗区大量发生,9月中旬至10月上旬达到为害高峰期。据调查,桂糖11号有虫株率100%,每株有虫量最高1?000余只,一般360~500只,同时,煤烟病发病株率100%,叶发病率40%~50%,对甘蔗生长造成严重影响。经玉山糖厂检测,甘蔗粉蚧为害的甘蔗糖分含量从平均13%,下降到10%左右,最低降至5.53%,平均下降23%~57%,使甘蔗的品质严重下降。桂糖11号附近种植的赣糖1号、选29也有被害,但轻于桂糖11号。1997~1998年全县蔗区通过开现场会,具体落实综防措施,虽种蔗面积扩大,但该虫发生逐渐减轻至基本扑灭。 2.发生规律和生活习性 甘蔗粉蚧在江西1a发生4~5代,以若虫、卵、成虫在蔗种和蔗蔸及残留田间的枯叶鞘和田埂杂草白茅中越冬。6月上中旬开始在蔗苗基部及蔗芽周围为害,8~10月为繁殖为害高峰,11月份虫量明显下降。每次剥查同一叶鞘都有各龄期若虫,世代重叠明显。蔗粉蚧成虫不活动,幼(若)虫较活泼,能自由爬行入叶鞘内侧及芽周围,所以远距离传播主要是蔗种带虫。在正常情况下,该虫以孤雌卵胎生,无翅雌虫营孤雌生殖,产卵或产初龄若虫。每雌虫一生平均可产卵200~300粒,或直接产若虫,一生可产700~800头。成虫寿命1~2个月,周年均有发生。据调查,生长迅速,叶鞘早开早脱的品种如选29等受害较轻,反之如桂糖11号等则受害重。冬春温暖少雨,如1996年冬春降雨749mm,其中冬季147mm,较历年平均值减少40%,有利其发育繁殖,多雨年份或高温多雨,如1998年冬春降雨量高达1238mm,其中冬季540mm,比历年平均值增加21%,能显著抑制它的发展。 3.防治措施 1)选用不带虫的种苗:远距离调种应加强植物检疫工作,防止带虫种苗传入。发生虫害的甘蔗不应选作下年留种用。 2)种苗消毒处理:在新植蔗放种时,种苗667m2用3%呋喃丹颗粒剂2kg,施于植蔗沟内,然后放置种蔗,或拌细泥撒施于种植后的蔗种上,既可杀死若虫,也可杀灭地下害虫;老蔸甘蔗667m2用40%乐果乳油200g对水100kg浇蔸处理。 3)及时剥叶施药:甘蔗粉蚧盛发期,可将老叶剥去和叶鞘剥开,有利田间蜘蛛等天敌的捕食,减轻为害。在虫口密度大的蔗田,在剥叶后用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或40%氧乐果乳油200g对水50kg喷雾防治。 4)合理轮作:蔗粉蚧发生重的蔗田与其他作物轮作或改种水稻及其他作物。 5)减少虫源:甘蔗收获后及时清除蔗茬和田间残茎枯叶及田埂杂草,减少越冬虫源。
下附件: 点击下载附件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棉花烂种烂根病原因浅析及防治对策 下一篇棉花苗期药物涂茎治虫法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相关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