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条
  • 图片
  • 视频

搜全站
智农361-农事百科 >>所属分类 >> 农药   

打瓜白粉病发生及防治技术

标签: 暂无标签

收藏到:   顶[0] 发表评论(0) 切换手机版 编辑词条
随着温度的逐步升高,打瓜生长较快。目前,已进入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为进一步有效控制打瓜主要病虫草害的扩散蔓延,现提出以下防治措施。一、症状及病原白粉病主要为害瓜类的叶片,也为害叶柄、茎蔓,而瓜果则较少染病。幼苗期即可受侵染片子叶开始出现星星点点的褪绿斑,逐渐发展可使整个子叶表面复盖一层白色粉状物,这是病菌的菌丝体、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幼茎也有相似症状。染病子叶或整株幼苗逐渐萎缩枯干。成株叶片从下而上染病,在正反两面(通常以正面为多)出现分散的褪绿斑点,很快在褪绿斑点上长出一堆堆的白粉状霉层,并可互相连结而使整片叶表层像撒满一层白粉似的,这不但降低叶片光合效能,且进一步可使叶片甚至整株枯干。晚期病叶的霉层变灰白色,其中长出许多黑色小粒点,这是病菌的有性世代闭囊壳,叶柄和茎蔓染病,同样在病部会长出一堆堆白粉状霉层,严重时可使叶柄或茎蔓萎缩枯干。打瓜白粉病的病原属于子囊菌亚门单丝壳菌侵染所致。病菌以菌丝在植株的表面寄生,它的无性繁殖体分生孢子梗结构简单,在其上以串生的方式产生椭圆形的分生孢子,很易脱落随风飘散。其有性生殖产生圆球形的闭囊壳,外表有菌丝状的附丝。闭囊壳内有一个椭圆形的子囊,子囊内有8个子囊孢子。二、发生规律和发病条件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随病残体在田间越夏或越冬。白粉病的初侵染菌源可来自田间已发病的各种瓜类或杂草寄主染病部位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通过气流传播或雨水反溅到寄主上,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萌发长出芽管,从寄主表皮直接侵入,引起初次侵染。菌丝在植株体表寄生,以吸器在寄主细胞内吸取养分和水分,5天后就表现症状,后经7天在受害部位产生大量新的分生孢子,通过气传可进行多次的再侵染。三、防治方法白粉病是瓜类(南瓜、西瓜、黄瓜、冬瓜、甜瓜等)主要病害。该病分布广,为害严重,在瓜类生长中后期为害更严重,一旦感染,病菌蔓延很快,如不及时防治,会引起瓜叶枯焦,果实生长缓慢,瓜藤早衰,影响瓜类品质和产量,其防治方法简介如下:1.农业防治(1)加强田间管理,灌水要适量,挖好排水沟,旱季要及时浇水防止土壤干旱,使植株不致缺水。注意田间通风降湿,合理密植,保持透风透光,生长全期尤其是开花结瓜后防止缺肥令植株早衰,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收瓜后及时清洁田园,把病残株蔓、落叶集中烧毁。(2)合理轮作:合理轮作倒茬,与非瓜类作物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减少病菌,减轻打瓜病害的发生。2.药剂防治打瓜坐果期前后为易发病期,在田间未发病时,提早使用百菌清、乙嘧酚、醚菌酯等药剂进行预防;田间发病初期,选择氟硅唑、丙环唑、己唑醇和苯醚甲环唑等药剂进行防治,连续防治2——4次,7——10天1次,有效控制病害。应选择在无风无雨的早晚时段进行田间防治作业,用水量不少于30千克,喷药均匀透彻。注意检查发病中心,抓住发病初期,及时喷药,以下药剂可交替使用。①15%粉锈宁或70%甲基托布津1000-1500倍液。②65%百菌清或65%代森锌500-800倍液。③50%混杀硫悬浮剂600-800倍液或40%多硫胶悬乳剂150-300倍液。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3-4次。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打瓜白粉病的发生及防治技术一文,打瓜白粉病防治时应合理轮换用药,科学防治,忌连续单一使用同一类药剂,避免产生抗药性,提高防效。
参考资料
[1].  打瓜白粉病发生及防治技术   http://bk.3456.tv/nongyaobk/19411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打瓜枯萎病防治技术要点 下一篇桉树叶枯病防治方法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相关评论

查看更多>>
  • 匿名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

词条信息

IPA-10000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 浏览次数: 589 次
  • 更新时间: 2016-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