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条
  • 图片
  • 视频

搜全站
智农361-农事百科 >>所属分类 >> 乡风民俗   

开门炮

标签: 暂无标签

收藏到:   顶[0] 发表评论(0) 切换手机版 编辑词条
开门炮是汉族传统年俗。农历大年初一的凌晨,天刚蒙蒙亮人们便起床了,家家户户第一件事就是争先恐后打“开门炮”,梆敲三更,响炮连天,这意味着开门大吉,也宣告新年开始。全城一片爆竹声,象征送旧迎新和接福,俗谓“接年”。大家都用鞭炮迎接新春,看谁家的响声大,响的时间长,看谁家的礼花品种多,各式各样的鞭炮、礼花把夜空映的五彩缤纷。预祝新年吉祥如意,兴旺发达。

1定义简介

“开门炮”是什么:
过年前的几天,家里的大人就从街上买回红红绿绿的鞭炮,摊
开门炮
放在篾扁里晾晒几天,然后用旧的棉袄棉被裹得严严实实,不让鞭炮受潮。每次过年每家都要花不少钱买鞭炮,少则数百元,多则上千元。因为据说谁家的鞭炮声越多越响,就预示着谁家来年的日子越红火,会行大运。[1] 

2历史起源

开门炮的由来:
洋溪流传着一个关于“开门炮”的故事。说是村内有一个穷人由于连年不顺,在除夕夜这晚为来年营生无着落而苦闷睡不着觉,于是在半夜到屋外放起鞭炮来。村里人都被吵醒了,放炮声吵醒附近的邻居,邻居们出来查看究竟,发现是穷鬼起来放炮,都说:“穷鬼起来了?!”“穷鬼怎么这么早就起来放鞭炮了?!”。结果,从那年开始,穷鬼真的“起来了”,遇到了贵人,做起了生意,家产日盈,彻底告别了贫穷。这个当年的穷人认为是得了左邻右舍的“好口彩”,而乡人们则认为那是穷鬼在正月初一一大早就起来放鞭炮,才发家的。于是,从那以后,大家都在正月初一争相起早放“开门炮”,希望来年能发家致富。
陕北地区的人放开门炮,还有一层深意。据说,腊月二十三日(即“小年”)上天向玉帝汇报人间事务的灶王爷要在正月初一早晨归来。放“开门炮”是为了迎接这位一家之主凯旋归来。有的地方,主人带上儿子,提上香烛纸马,到村前村后的庙上烧香叩头,才算迎来了新的一年。开门炮迎来了开门喜庆,开门吉祥,城乡处处喜气洋洋。
过去,一些做生意的酒坊油坊等在大年初一开门营业时,会纷纷燃放“开门炮”,期望能带来好运,生意更旺。普通人家为了有好运和图吉利,也纷纷在大年初一开门时燃放“开门炮”。如今的“开门炮”已不仅是在大年初一这天燃放,只要是做生意的店铺,不论哪天开门营业,大多都燃放“开门炮”以图吉利。[1] 

3特征意义

“开门炮”的讲究:
打“开门炮”也有惯例,男主人起床,口念吉词先开门,放炮仗于门口。一般是先放小鞭炮一串,称“百子炮”;再放双声大爆竹,大爆竹(有手腕那么粗)只放三发,但要“带四放三”,留一个作“备炮”,宁波话“备炮”出典于此。全家老小团聚在门前的大场上,满怀着兴奋和喜悦,一边相互祝福,一边家中男主人看着把鞭炮摆成吉祥的图案,然后小心翼翼地点上引信,随着“嗤”地一溜火花,噼里啪啦的小鞭炮满地欢跳,硕大的炮竹满载着人们的祝福和希望,“通”地冲向蓝天,又“啪”地撒下一片繁花。
“开门炮”放得越高越响越好,要求三发都响,声音洪清脆,最为吉祥。意谓可解除一年的疫疠灾晦,并表示接新年。在放的过程中不能断响,否则不吉利。若是“吹、吹、吹”的哑炮,则示为不吉,要马上就说:“哦,吹吹响,今年会发财。”并立即补放一个。
据说打“开门炮”越早越好,如意发财农民五谷丰登。有些地方在打开门炮时,还口中念念有辞:“开大门,放大炮;财亦到,喜亦到。”一般鞭炮的外皮和里皮均一色通红,燃放后纸花满地,灿若云锦,形成了满堂瑞色,喜气洋洋[1] 

4其他相关

开门炮

近几年来,由于放鞭炮易引起人身伤害、火灾空气污染等问题
现在的开门炮
,故在政府的明文禁止下,放“开门炮”这项习俗在城市里已不再出现。有的则代之以“电动开门炮”。但在一些农村渔岛上仍可燃放。 [1]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吃灶糖 下一篇扫尘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相关评论

查看更多>>
  • 匿名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

词条信息

IPA-10000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 浏览次数: 840 次
  • 编辑次数: 1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15-01-13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