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条
  • 图片
  • 视频

搜全站
智农361-农事百科 >>所属分类 >> 甜菜种植   

甜菜夜蛾

标签: 暂无标签

收藏到:   顶[0] 发表评论(0) 切换手机版 编辑词条

甜菜夜蛾(Beet armyworm)学名Spodoptera exigua Hiibner 俗称白菜褐夜蛾,隶属于鳞翅目、夜蛾科,是一种世界性分布、间歇性大发生的以危害蔬菜为主的杂食性害虫。对大葱、甘蓝、大白菜、芹菜、菜花、胡萝卜、芦笋、蕹菜、苋菜、辣椒、豇豆、花椰菜、茄子、芥兰、番茄、菜心、小白菜、青花菜、菠菜、萝卜等蔬菜都有危害。
              
    危害特点 一般以食叶为主,危害大葱、辣椒时钻入葱管和辣椒内取食。 初孵幼虫群集叶背,吐丝结网,取食叶肉,留下表皮,呈透明小孔,3龄后分散为害,将叶片吃成孔洞或缺刻,严重时吃光叶片仅剩叶脉和叶柄,导致菜苗死亡,造成缺苗断垄,甚至毁种。3龄以上幼虫还可钻蛀甜椒、番茄果实,造成落果、烂果。

    形态特征:成虫 体长12—14毫米,翅展26~30毫米,体灰褐色。前翅中央近前缘外方有肾形斑1个,内方有环形斑1个,外缘线由一列黑色三角形斑组成。后翅白色,翅脉及缘线黑褐色。

    卵圆球形,白色,表面有放射状的隆起线,卵粒成块状,每块一般有卵10余粒,单层或2~3层重叠,上面覆有雌蛾脱落的白色绒毛。

    幼虫末龄幼虫体长约22~27毫米。体色变化很大,有绿色、暗绿色、黄褐色、褐色至黑褐色,腹部气门下线为明显的黄白色纵带,有时带粉红色,直达腹部末端,不弯到臀足上,各节气门后上方具1明显的白点。

    蛹 体长约12毫米,黄褐色,中胸气门位于前胸后缘,显著外突。臀棘上有2根刚毛,其腹面基部亦有2根极短的刚毛。

    发生特点华北年发生3~4代,长江流域5~6代。世代重叠。长江以北地区以蛹在土室内越冬,华南地区无明显越冬现象,可终年繁殖为害。成虫昼伏夜出,白天隐藏在杂草、土块、土缝、枯枝落叶的浓荫处,夜间活动最盛,趋光性强而趋化性弱,卵多产于叶背面、叶柄部或杂草上,卵块l一3层排列,上覆白色绒毛。每雌可产卵100~600粒。卵期2~6天。幼虫共5龄,也有6龄。初孵幼虫在叶背群集为害,拉丝结网、取食叶肉。 3龄后分散,4龄后食量大增,昼伏夜出,有假死习性,虫口密度过大时,幼虫可自相残杀。老熟幼虫入土,吐丝筑室化蛹,深度约0.5—3厘米。也可在植株基部隐蔽处化蛹。

    甜菜夜蛾是一种间歇性大发生的害虫,不同年份发生量差异很大。各虫态耐高温能力强,抗寒能力不强。北方越冬死亡率高是春季成虫发生数量少,分布范围小的主要原因。南方如春季雨水少,梅雨明显提前,夏季炎热,则秋季发生严重。甜菜夜蛾卵、幼虫、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0.9℃和12.2℃,在温度25℃时,卵期、幼虫期、蛹期分别为3天、18天和8.5天。各地一般7~9月是为害盛期,在7~8月,降水量少,湿度小,有利大发生。甜菜夜蛾幼虫易产生抗药性,近年来南方地区该虫对菊酯类和有机磷等杀虫剂产生了很高的抗药性,造成频繁暴发,成为常发性重要害虫。
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秋耕或冬耕,深翻土壤,可消灭部分越冬蛹;春季3—4月清除杂草,消灭杂草上的初龄幼虫;结合田间管理,人工采卵,摘除初孵幼虫群集的叶片,集中处理。
2、保护利用天敌 甜菜夜蛾天敌种类繁多,是重要的自然控制因素,前期节制使用广谱性农药,以保护菜田天敌。
3、药剂防治幼虫甜菜夜蛾在2龄以前抗药性最弱,是用药防治的最佳时期;2龄以后虫体抗药性增强,虫体越大,抗药性越强,药剂防治效果越差,所以防治时,要本着“治早治些的原则,及早进行防治。 对甜菜夜蛾最有效的防治方法为触杀。因此,应选择上午8时以前,或下午6时以后害虫正在菜叶表面活动时用药效果最佳,一般阳光强、温度高时不宜用药。这是因为此时害虫早已潜伏在土缝间、草丛内,起不到直接触杀作用,防效不明显。 
目前防治甜菜夜蛾的有效无公害农药有48%乐斯本乳油1000倍液,2.5%菜喜悬浮剂1000--1500倍液,52.25%农地乐乳油1000--1500倍液,10%除尽悬浮液1000--1500倍液,20%米满悬浮剂1000--1500倍液,其中米满、农地乐及除尽防治甜菜夜蛾有特效。但使用上述农药时要交替使用,一般应从害虫发生初期开始喷药,每7--10天一次,连喷2--3次。同时喷药要均匀细致,做到上翻下扣,四面打透。由于该虫抗药性极强,要注意交替轮换使用杀虫机理不同的杀虫剂,如抑太保、卡死克、宝路等,但要严格限制这些新型农药的使用次数和剂量,避免和延缓甜菜夜蛾对它们产生抗药性。
4、 防治成虫性诱剂防治甜菜夜蛾,能大量诱杀雄虫。据试验,防治区比非防治区可减少甜菜夜蛾60%以上,成虫受精精囊下降41.96%,几乎看不到甜菜夜蛾幼虫和卵。因为成虫昼伏夜出,对灯光趋性强,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利用黑光灯或高压汞灯诱虫,灯下放水盆,并加入少量洗衣粉,这样成虫落入水中后无法逃脱。成虫对糖醋液和杨树散发的气味有较强的趋性,因此可用糖醋液和杨树进行诱蛾后再集中消灭。

附: 甜菜夜蛾的发生及无公害防治技术
慕卫 吴孔明(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100094)

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Hubner ),俗称白菜褐夜蛾,隶属于鳞翅目、夜蛾科,是一种世界性分布、间歇性大发生的以危害蔬菜为主的杂食性害虫。国内在20世纪60年代即有其为害的报道,但属于次要害虫,从80年代后为害逐渐加重,尤其进入0年代曾相继在台湾、广东、云南、江西、湖南、浙江、江苏、上海、山东、北京等多种蔬菜和棉花、大豆、甜菜等经济作物上暴发性发生,对当地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笔者从甜菜夜蛾的生物学、发生规律出发,探讨了其无公害防治技术。

 1 甜菜夜蛾的分布及在我国各地发生情况

   甜菜夜蛾源于南亚地区,常年发生于亚热带地区,并经常在温带地区大发生。在印度为害蔬菜、麻和烟草,在埃及、北非、中东地区为害蔬菜、棉花、蚕豆等作物。1880年左右迁入美国的夏威夷,不到50年就扩散到整个美国,并向南扩展到墨西哥等中美洲国家。英国CAB(1972)描述了甜菜夜蛾的世界分布图,覆盖欧洲、亚洲和北美洲的北纬57以南广大地区和整个非洲、澳洲。在欧洲和亚洲,甜菜夜蛾在北纬44以北不能越冬。该虫具有远距离迁飞能力。迁飞会造成甜菜夜蛾间歇性大发生,在我国,随纬度的升高,甜菜夜蛾的年发生代数逐渐减少。甜菜夜蛾喜高温,其主要危害时期多集中在各地的高温期和食物充足的作物生长期。如河北、河南、北京、山东、安徽、江苏等北方地区7~9月份(2~4代),上海、湖南6~10月份(3~5代)为害较重,广东和福建一年可发生8代,盛发期在5~9月。海南,深圳等热带及部分亚热带地区全年均可繁殖,无越冬现象,除海南和深圳,各地第1、2代比较明显,以后有世代重叠现象发生。

  2 生物学特性

  甜菜夜蛾单雌产卵量100~600粒,最多可达1800多粒。虫卵一般产于植株较嫩叶片背面。卵块上覆盖有白色鳞毛,卵初产时淡绿色,孵化前转灰色,初卵幼虫取食卵壳,结疏网群集在其中,在重叠叶片之间啃食叶片表皮,造成网状半透明的窗斑,3龄后分散危害,造成孔洞或缺刻,1~3龄食量较小,4龄后食量加大,4~5龄进入暴食期,3~4天内取食量占整个幼虫期的80%~90%。甜菜夜蛾低龄幼虫主要集中在植株的中上部为害,随着虫龄的增加,幼虫在植株上的分布重心逐渐下移,高龄幼虫则有向叶背面和土表等背光处转移的趋势。

  甜菜夜蛾低龄幼虫白天取食,而高龄幼虫白天潜伏于叶背、植株中下部、土缝间或草丛内,傍晚前后转移到植株上取食危害,而且多在叶片背部危害。幼虫有假死习性。幼虫老熟后,在土表下5~10cm处作椭圆形土室化蛹,也可在土表及杂草地化蛹,化蛹时常避开湿度过大的场所。成虫寿命6~10天,产卵前期1~2.5天,产卵期4~6天。不同寄主植物对雌虫寿命、产卵前期、产卵期、孵化率等生物学特性并无显著影响。成虫有取食补充营养习性,对黑光灯和糖醋液趋性强。成虫昼伏夜出,白天潜伏于土缝、杂草丛及植物茎叶浓荫处,傍晚开始活动。田间诱捕试验显示,成虫在日落后6~8小时最活跃。室内观察到雌、雄虫在夜间各有两个羽化高峰期,分别在17∶00~22∶00及1∶00~5∶00。二日龄的成虫交尾率最高,其产卵量和卵的孵化率最大。延迟交配,会影响成虫生殖力,但未交尾成虫寿命及产卵前期延长,有利于未交尾成虫向外迁移及寻求配偶。甜菜夜蛾完成一代约需22~30天(在25~30℃条件下)。

  3 危害作物种类

    甜菜夜蛾为杂食性害虫,对大葱、甘蓝、大白菜、芹菜、菜花、胡萝卜、芦笋、蕹菜、苋菜、辣椒、豇豆、花椰菜、茄子、芥兰、番茄、菜心、小白菜、青花菜、菠菜、萝卜、棉花、甜菜、花生、玉米、高粱、香叶、茶树、大豆、绿豆、红小豆、甘薯都有危害。一般以食叶为主,但在危害棉花时,偶食花蕾和幼铃,危害大葱、辣椒时钻入葱管和辣椒内取食。

  4 无公害防治措施

4.1改善耕作制度及栽培管理

    随着我国蔬菜种植面积和复种指数逐年提高,不同作物间的套作为甜菜夜蛾提供了充足的食料,发生虫量逐年递增、世代重叠严重。近年来大棚蔬菜面积的迅速扩大,为蛹在北方越冬提供了条件,造成该虫南北方全年发生。若农田管理水平较低,杂草丛生,就更为甜菜夜蛾繁殖及世代延续提供了便利条件。甜菜夜蛾成虫喜选择低矮的苋、藜等杂草植株产卵,靠这些“桥梁寄主”迁入菜田、棉田和豆地等危害,一般藜、蓼、苋科杂草多的农田该虫发生量大,及时拔除田间杂草可使其产卵推迟5~7天,拔除杂草不仅可减少并推迟产卵,还把大量卵带出田外,大大减轻防治压力。我们也可以利用此特性将作物与苋菜、藜等间套作,用以引诱幼虫集中防治,这样能使作物中的甜菜夜蛾幼虫比对照减少约60%。另外该虫落地或在枯叶杂草中化蛹,所以及时做好园田卫生,播前翻耕晒土灭茬,在耕翻前用灭生性除草剂杀死所有杂草使甜菜夜蛾失去食物来源,可消灭绝大多数虫源。由于摇晃植株该虫即落地,所以也可震动叶片,幼虫落地后将其踩死。由于甜菜夜蛾人土化蛹较浅(0.5~3cm),不能长期抗御低温,所以翻耕晒土或冬灌对压低下一代种群数量非常有效。

4.2合理使用昆虫生长调节剂

    任何害虫的防治都必须遵循综合防治的原则,在综合防治策略中,天敌的利用非常重要,但由于长期大量不正确施用化学农药,很大程度上妨碍了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通过甜菜夜蛾自然种群生命表的组建和进行排除作用分析,得出天敌是影响甜莱夜蛾种群动态的重要因子。尤其是以蜘蛛类为优势类群的捕食性天敌,在抑制甜菜夜蛾的种群数量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若排除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的作用,下代种群数量将是当代的70~100倍。如何使化学防治与利用天敌的生物防治有机结合,选择对天敌毒力小的昆虫生长调节剂不失为一项有效的措施。与普通化学杀虫剂相比,昆虫生长调节剂有许多优越性,如低毒,对天敌、哺乳动物、鱼、鸟安全,用药量低,用药次数少,残效期长,并有后效应,符合绿色食品生产要求,故今后此类药剂有较大的利用潜力。

    甜菜夜蛾在各地均是在春季适宜的气候条件下繁殖1~2个世代,到夏季7~9月大暴发,春季5、6月份十字花科蔬菜上由于小菜蛾、菜青虫等发生量大,需要连续多次使用杀虫剂进行防治,大量杀伤田间天敌,使7月份后甜菜夜蛾在田间失去了自然控制力。昆虫生长调节剂除了能够保护天敌,还特别适合对甜菜夜蛾的防治。虫酰肼(米螨)等昆虫生长调节剂对卵和幼虫均有效。首先药剂可渗入卵内,在胚胎发育期间发挥生理效应,抑制卵的孵化,另外初孵幼虫有取食卵壳的习性,所以当昆虫生长调节剂处理卵时,一龄幼虫正常的生命活动被破坏,死亡率提高。甜菜夜蛾发生时世代重叠,昆虫生长调节剂对不同龄期幼虫均可影响幼虫蜕皮,最终导致幼虫死亡。另外,由于甜菜夜蛾的卵产在叶背,卵壳上覆盖着绒毛,二龄幼虫有的吐丝结网,并在网内取食为害,此时喷药,药液不易与虫体接触,防治效果不理想。

    三龄以后幼虫体壁加厚,耐药性增强,并昼伏夜出,而农民多习惯于白天喷药,且目前大多使用触杀药剂,药液不能直接接触虫体,防效更差,并且该虫有假死性,喷药时稍有触动,即落地,更不利于药效的发挥,而昆虫生长调节剂通过胃毒作用可以使幼虫生命活动过程被打断,干扰昆虫的发育,甚至造成昆虫死亡,所以只要害虫取食作物,就有中毒的可能。与普通学农药不同之处还在于昆虫生长调节剂对甜菜夜蛾后效应明显,药剂在一定剂量处理后,即使幼虫未死,取食量也会降低,化蛹率下降,蛹重减轻,产卵量下降,这可以明显降低下一代种群基数。此类药剂使用时应注意三点:一是尽量在甜菜夜蛾的低龄盛发期施药,原因是该类药剂施药当天对幼虫取食基本没有影响,药后3~5天方能达到最高防效,若幼虫进入暴食期,即使将该虫防治下去,也会造成损失。二是由于速效性较差,并且价格较高,因此在生产中可与低毒较高效的化学杀虫剂如辛硫磷、高效氯氰菊酯等混用,提高速效性。三是药剂的稀释倍数不能太低,在很低剂量下这类药剂对幼虫和下一代产卵都无影响,在用混剂防治时,混剂中昆虫生长调节剂的比例要适当。

    虽然昆虫生长调节剂能有效地防治甜菜夜蛾,但也要注意限制它们的使用次数和剂量,交替轮换使用杀虫机理不同的杀虫剂,以避免和延缓甜菜夜蛾对它们产生抗药性,延长该类药剂的使用寿命。

    目前能用于甜菜夜蛾防治的昆虫生长调节剂有虫酰肼(米螨)、氟虫脲(卡死克)、氟铃脲、定虫隆(抑太宝),一般田间1500~2000倍液喷雾,药剂要喷匀喷透,3~5天可达到90%以上的防治效果。

4.3病毒防治

    用于防治甜菜夜蛾的病毒有甜菜夜蛾颗粒体病毒(LeGV)、NPV、苜蓿银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AcMNPV)和芹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SfaMNPV),另外加一些病毒的抗紫外线保护剂,如1%尿酸、1%活性炭和1%叶酸等,能明显地减少紫外线对病毒的钝化作用,提高防治效果。

4.4防治成虫

    性引诱剂作为新的防治手段,具有不杀伤天敌,不污染环境,防治对象专一,对人畜安全,在无公害蔬菜生产中可以较好的利用。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研究所生产的性诱剂防治甜菜夜蛾,能大量诱杀雄虫。据试验,防治区比非防治区可减少甜菜夜蛾60%以上,成虫受精精囊下降41.96%,几乎看不到甜菜夜蛾幼虫和卵。研究发现,甜菜夜蛾雄虫对性外激素(Z,E)—9—12—十四碳二烯乙酸酯和(Z)—9-十四碳烯—1—醇10∶1的混合物有较强的趋性。因为成虫昼伏夜出,对灯光趋性强,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利用黑光灯或高压汞灯诱虫,灯下放水盆,并加入少量洗衣粉,这样成虫落入水中后无法逃脱。成虫对糖醋液和杨树散发的气味有较强的趋性,因此可用糖醋液和杨树进行诱蛾后再集中消灭。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黄曲条跳甲 下一篇胡萝卜微管蚜(芹菜蚜)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相关评论

查看更多>>
  • 匿名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

词条信息

IPA-10000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 浏览次数: 2415 次
  • 编辑次数: 1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15-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