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条
  • 图片
  • 视频

搜全站
智农361-农事百科 >>所属分类 >> 病虫防除   

小麦白粉病

标签: 小麦 白粉病 防治 农药

收藏到:   顶[0] 发表评论(0) 切换手机版 编辑词条

        小麦的白粉病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白粉病发病期长,小麦的整个生长期均可被病菌侵染。尤其是小麦抽穗期最为严重。

        小麦白粉病的主要病害及症状有:

       1、小麦发病后光合作用受到影响,穗粒数减少,千粒重下降,严重时导致植株早枯,造成减产,甚至绝收。

       2、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危害叶鞘、秆、穗部的颖壳及芒。

       3、白粉病菌侵染小麦后,最初在叶片上出现黄色褪绿小点,后变成白色霉点,逐渐扩大成圆形、椭圆形病斑,严重时病斑可连片,形成一大片白色至灰4色霉层,整株上下均被灰色霉层覆盖。

       4、病斑导致叶片变黄枯萎,受害植株矮小,叶片枯黄,不能抽穗或穗短小。

        5、高水肥田、群体密度大的麦田湿度较大,有利于小麦白粉病发生危害。

       小麦白粉病的防治:

       药剂防治在小麦返青拔节后,根据病害发生情况,每亩用有效成分8~10克粉锈宁或有效成分1.5~4克特普唑喷雾防治。

       药剂防治是控制小麦白粉病的主要措施。目前生产上常用于防治小麦白粉病的农药是三唑酮,近年来有部分地区和群众反映使用三唑酮防治小麦白粉病效果不佳,可能是长期、大量、单一地用药,使白粉病病菌对三唑酮产生了抗药性。而新型杀菌剂己唑醇对小麦白粉病、锈病、纹枯病等主要病害均有较好防效。

       小麦田防治白粉病,可将己唑醇与三唑酮轮换使用,如亩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禾果利)20~30克。也可用新型杀菌剂醚菌酯、腈菌唑、粉唑醇、烯肟菌胺等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较好,可与三唑酮轮换使用,以缓解病菌抗性逐年上升的趋势,提高对白粉病的防治效果。以缓解病菌抗性逐年上升的趋势,提高防效。防治时期与防治指标一般在小麦孕穗抽穗期,病叶率达8%时用药,每亩用10%己唑醇乳油24毫升加水均匀喷雾。

       此外,还应加强小麦田春季田间管理,以预防病害发生。春季浇灌尽量避免大水漫灌,提倡细水渗灌,并及时做好排涝工作,降低田间湿度。小麦群体过大的田块,应适当疏苗,控制氮肥用量,增施磷钾肥和多元微肥。在小麦白粉病发生初期,结合喷药喷施1%尿素溶液、0.3%磷酸二氢钾液,均可起到防病增产的作用。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草甘膦 下一篇植物细菌病害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相关评论

查看更多>>
  • 匿名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

词条信息

IPA-10000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 浏览次数: 845 次
  • 编辑次数: 1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15-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