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舟形吸虫病是由舟形嗜气管吸虫寄生于鸭、鹅等水禽气管和支气管内的寄生虫病,主要危害放养鸭群。其临床特点为咳嗽、气喘和呼吸困难,严重感染者可窒息死亡。世界上很多国家均有发生本病的报道,我国的福建、广东、江苏、安微等省市亦时有发生。临床上常见于青年和成年麻鸭。
1.病原及流行特点 舟形嗜气管吸虫属环肠科,嗜气管属。虫体主要寄生于家鸭、家鹅及野鸭的气管、支气管,也偶见于鼻腔、气囊和眶下窦。活虫体为暗红色或粉红色,呈椭圆形,大小为6.0~11.5毫米× 2.5~4.5毫米。口在前端,无肌质吸盘围绕,无腹吸盘。肠管后部是连续的,并具有数个中侧憩室。卵巢和睾丸位在虫体的后部,睾丸呈圆形,子宫高度盘曲于体之中部。虫卵呈卵圆形,大小为122微米×63微米,内含毛蚴。
2.生活史 本虫的发育需要淡水螺蛳作为中间宿主。虫卵由鸭的呼吸道进入口腔,吞下后入胃肠道,随粪便排出体外。刚排出的虫卵内含毛蚴。毛蚴于水中孵出,并钻入淡水螺蛳体内发育至尾蚴。无尾的尾蚴在螺体内形成囊蚴。家鸭取食含囊蚴的螺蛳后而遭受感染。童虫经血液循环而入肺,再由肺转入气管,发育为成虫。从感染到发育为成虫约2~3个月。
3.临床症状 病初见有轻度咳嗽和气喘,以后逐渐加剧。病鸭精神沉郁,食欲不振,不愿走动,喜卧地,强行驱赶时行动缓慢、无力,严重感染的呼吸高度困难,伸颈张口呼吸,并闻及呼哧声。鼻腔有较多的黏液流出,有时可见喙部肿胀,最后窒息而死。病鸭群普遍消瘦,羽毛无光泽,成年母鸭产蛋率下降。少数病鸭在躯体两侧至颈部皮下发生气肿。将病鸭口腔打开,用手刺激咽喉部,有时也能咳出虫体。
4.病理变化 病死鸭较瘦、羽毛粗乱、鼻腔内有浆液性或黏液性分泌物,气管内可见数量不等的虫体,虫体附着的气管黏膜充血,并有炎性渗出,严重感染的病鸭肺充血、出血,气囊轻度混浊或有少量纤维素渗出,颈部皮下气肿的病死鸭可见气囊及颈部皮下充满气体。轻度感染的病鸭,内脏器官未见明显病变。
5.防治措施 (1)禁止到流行地区的水域放养鸭群,以避免鸭群吞食螺蛳而遭受感染。 (2)对于捕捞的淡水螺蛳尽量不要生喂、应煮熟后后喂。 (3)做好鸭群预防性定期驱虫。常用的药物有丙硫咪唑、吡喹酮、硫双二氯酚等,剂量可参照预防其他吸虫病的方法进行。对于患病鸭有人试用0.20%的碘溶液气管内注射,每只成年鸭注射1~2毫升。
相关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