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条
  • 图片
  • 视频

搜全站
智农361-农事百科 >>所属分类 >> 古训古法   

霜冻

标签: 暂无标签

收藏到:   顶[0] 发表评论(0) 切换手机版 编辑词条

定义

霜冻霜冻
  霜冻是指作物生长季节里因植株体温降低到0℃以下,而受害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霜冻与气象学中的霜在概念上是不一样的,前者与作物受害联系在一起,后者仅仅是一种天气现象(白霜)。发生霜冻时,如果空气中水汽含量少,就可能不会出现白霜。出现白霜时,有的作物也不会发生霜冻。

对作物的危害

  作物内部都是由许许多多的细胞组成的,作物内部细胞与细胞之间的水分,当温度降到摄氏零度以下时就开始结冰,从物理学中得知,物体结冰时,体积要膨胀。因此当细胞之间的冰粒增大时,细胞就会受到压缩,细胞内部的水分被迫向外渗透出来,细胞失掉过多的水分,它内部原来的胶状物就逐渐凝固起来,特别是在严寒霜冻以后,气温又突然回升,则作物渗出来的水分很快变成水汽散失掉,细胞失去的水分没法复原,作物便会死去。

霜冻概念与类型

  霜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农业气象灾害,发生在冬春季,多为寒潮南下,短时间内气温急剧下降至零摄氏度以下引起;或者受寒潮影响后,天气由阴转晴的当天夜晚,因地面强烈辐射降温所致,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雪上加霜”。霜冻对园林植物的危害,主要是使植物组织细胞中的水分结冰霜冻,导致生理干旱,而使其受到损伤或死亡,给园林生产造成巨大损失。

霜冻霜冻
  霜冻一般分为三种类型。由北方强冷空气入侵酿成的霜冻,常见于长江以北的早春和晚秋,以及华南和西南的冬季,北方群众称之为“风霜”,气象学上叫做“平流霜冻”。在晴朗无风的夜晚,地面因强烈辐射散热而出现低温,群众称之为“晴霜”或“静霜”,气象学上叫做辐射霜冻。先因北方强冷空气入侵,气温急降,风停后夜间晴朗,辐射散热强烈,气温再度下降,造成霜冻,这种霜冻称为混合霜冻或平流辐射霜冻,也是最为常见的一种霜冻。一旦发生这种霜冻,往往降温剧烈,空气干冷,很容易使农作物和园林植物枯萎死亡。所以这类霜冻应特别引起注意,以免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作物内部都是由许许多多的细胞组成的,作物内部细胞与细胞之间的水分,当温度降到摄氏零度以下时就开始结冰,从物理学中得知,物体结冰时,体积要膨胀。因此当细胞之间的冰粒增大时,细胞就会受到压缩,细胞内部的水分被迫向外渗透出来,细胞失掉过多的水分,它内部原来的胶状物就逐渐凝固起来,特别是在严寒霜冻以后,气温又突然回升,则作物渗出来的水分很快变成水汽散失掉,细胞失去的水分没法复原,作物便会死去。


几种霜冻的区分

霜和霜冻的区别

  霜和霜冻是秋冬季节的天气现象。 

  霜是由于贴近地面的空气受地面辐射冷却的影响而降温到霜点。即气层中地物表面温度或地面温度降到零度以下,所含水汽的过饱和部分在地面一些传热性能不好的物体上凝华成的霜冻白色冰晶。

霜冻霜冻
  其结构松散。一般在冷季夜间到清晨的一段时间内形成。形成时多为静风。霜在洞穴里、冰川的裂缝口和雪面上有时也会出现。 在我国四季分明的中纬度地区,深秋至第二年早春季节,正是冬季开始前和结束后的时间,夜间的气温一般能降低0℃以下。在晴朗的夜间,因为无云,地面热量散发很快,在前半夜由于地面白天储存热量较多,气温一般不易降到0℃以下。特别是到了后半夜和黎明前,地面散发的热量已很多,而获得大气辐射补偿的热量很少,气温下降很快,当气温下降到0℃以下时,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附着在地面的土块、石块、树叶、草木、低房的瓦片等物体上,就凝结成了冰晶的白霜。   

  霜冻多在春秋转换季节,白天气温高于摄氏零度,夜间气温短时间降至零度以下的低温危害现象。既农业气象学中是指土壤表面或者植物株冠附近的气温降至零度以下而造成作物受害的现象。出现霜冻时,往往伴有白霜,也可不伴有白霜,不伴有白霜的霜冻被称为“黑霜”或“杀霜”。晴朗无风的夜晚,因辐射冷却形成的霜冻称为“辐射霜冻”。冷空气入侵形成的霜冻称为“平流霜冻”。两种过程综合作用下形成的霜冻称为“平流辐射霜冻”。无论何种霜冻出现,都会给农作物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 


冻雨和霜冻的区别

  冻雨是初冬或冬末春初时节见到的一种天气现象。当较强的冷空气南下遇到暖湿气流时,冷空气像楔子一样插在暖空气的下方,近地层气温骤降到零度以下,湿润的暖空气被抬升,并成云致雨。

冻雨冻雨
  当雨滴从空中落下来时,由于近地面的气温很低,在电线杆、树木、植被及道路表面都会冻结上一层晶莹透亮的薄冰,气象上把这种天气现象称为“冻雨”。中国南方一些地区把冻雨又叫做“下冰凌”,北方地区称它为“地油子”。雨滴与地面或地物、飞机等物相碰而即刻冻结的雨称为冻雨。这种雨从天空落下时是低于0°C的过冷水滴,在碰到树枝、电线、枯草或其他地上物,就会在这些物体上冻结冻雨成外表光滑、晶莹透明的一层冰壳,有时边冻边淌,象一条条冰柱。这种冰层在气象学上又称为“雨凇”或冰凌。冻雨是过冷雨滴或毛毛雨落到温度在冰点以下的地面上,水滴在地面和物体上迅速冻结而成的透明或半透明冰层,这种冰层可形成“千崖冰玉里,万峰水晶中’的壮美景象。如遇毛毛雨时,则出现粒凇,粒凇表面粗糙,粒状结构清晰可辨;如遇较大雨滴或降雨强度较大时,往往形成明冰凇,明冰凇表面光滑,透明密实,常在电线、树枝或舰船上一边流一边冻,形成长长的冰挂。冻雨多发生在冬季和早春时期。中国出现冻雨较多的地区是贵州省,其次是湖南省、江西省、湖北省、河南省、安徽省、江苏省及山东省、河北省、陕西省、甘肃省、辽宁省南部等地,其中山区比平原多,高山最多。雨水从空中落下来结成冰,能致害吗?能,这种冰积聚到一定程度时,不仅有害,而且危害不浅。 

  温度低于0℃的地面和物体表面上有水汽凝结成白色结晶的是白霜,水汽含量少没结霜称黑霜对农作物都有冻害,称霜冻。


初霜冻和终霜冻

  每年入秋后第一次出现的霜冻,称为初霜冻;每年春季最后一次出现的霜冻,称为终霜冻。   

  入秋后的气温随冷空气的频繁入侵而明显降低,尤其是在晴朗无风的夜间或清晨,辐射散热增多,地面和植株表面温度迅速下降,当植株体温降至0℃以下时,植株体内细胞会脱水结冰,遭受霜冻危害。通常把秋季第一次发生的霜冻称为初霜冻,因为初霜冻总是在悄无声息中就使作物受害,所以有农作物“秋季杀手”的称号。


白霜和黑霜

  白霜:当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含量较多,气温低于0℃,水汽直接在地面或地面的物体上凝华,形成一层白色的冰晶现象。   

  黑霜:有的时候地面温度降到0℃以下,但由于近地面空气中水汽含量少,地面没有结霜,这种现象称为黑霜。


背景资料

  中国地域广阔,初霜冻日出现日期也大不相同。新疆北部、内蒙古及东北北部地区9月中旬出现初霜;东北大部、华北北部、西部及西北地区在9月下旬到10月上旬出现;11月上旬初霜线南移至秦淮一带;11月下旬到达西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12月上旬到达南岭;华南中北部初霜冻则在12月下旬到1月中旬之间出现。玉米、大豆、棉花等秋收作物在成熟前对霜冻非常敏感。以玉米为例,如果在灌浆期遭受早霜冻,不仅影响品质,还会造成减产。当气温降至0℃时,玉米发生轻度霜冻,叶片最先受害。玉米灌浆的养料主要是叶片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受冻后的叶片变得枯黄,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产生的营养物质减少。由于养料减少,玉米灌浆缓慢,粒重降低。如果气温降至零下3℃,就会发生严重霜冻,除了大量叶片受害外,穗颈也会受冻死亡。这样不仅严重影响玉米植株的光合作用,而且还切断了茎秆向籽粒传输养料的通道,灌浆被迫停止,常常造成大幅减产。

霜冻霜冻
  初霜冻出现时,如果作物已经成熟收获,即使再严重也不会造成损失,而中国北方地区常因初霜冻出现早,秋收作物还没有完全成熟就遭受霜冻危害,造成大面积减产。   

  2006年9月中国东北、华北及西北部分地区出现不同程度霜冻,本应在中下旬才出现的初霜冻在上旬就提前现身,至使玉米等秋粮作物灌浆停止甚至死亡。仅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就有260万亩农作物受灾。


预防方法

灌水法

  灌水可增加近地面层空气湿度,保护地面热量,提高空气温度(可使空气升温2℃左右)。由于水的热容量大,降温慢,田间温度不会很快下降。至于小面积的园林植物还可以采用喷水法,其方法是在霜冻来临前1小时,利用喷灌设备对植物不断喷水。因水温比气温高,水在植物遇冷时会释放热量,加上水温高于冰点,以此来防霜冻,效果较好。  



霜冻霜冻
遮盖法
  就是利用稻草、麦秆、草木灰、杂草、尼龙等覆盖植物,既可防止外面冷空气的袭击,又能减少地面热量向外散失,一般能提高气温1-2℃。有些矮秆苗木植物,还可用土埋的办法,使霜冻其不致遭到冻害。这种方法只能预防小面积的霜冻,其优点是防冻时间长。

熏烟法

  是用能够产生大量烟雾的柴草、牛粪、锯木、废机油、赤磷或其它尘烟物质,在霜冻来临前半小时或1小时点燃。这些烟雾能够阻挡地面热量的散失,而烟雾本身也会产生一定的热量,一般能使近地面层空气温度提高1-2℃。但这种方法要具备一定的天气条件,且成本较高,污染大气,不适应于普遍推广,只适用于短时霜冻的防止和在名贵林木及其苗圃上使用。  

施肥法

  在寒潮来临前早施有机肥,特别是用半腐熟的有机肥做基肥,可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其吸热保暖的性能。也可利用半腐熟的有机肥在继续腐熟的过程中散发出热量,提高土温。入冬后可用暖性肥料壅培林木植物,有明显的防冻效果。暖性肥料常用的有厩肥、堆肥和草木灰等。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要掌握好本地的气候规律,应在霜冻来临前3-4天施用。入冬后,可用石灰水将树木、果树的树干刷白,以减少散热。


室内防冻

塑料拱棚预防霜冻措施

  1.在刚定植处于幼苗期的塑料拱棚内加挂防冻幕(沿拱棚四周进行悬挂),或在大拱棚内加盖小拱棚;或在植株上直接铺盖一层地膜;也可每天下午5点以后用塑料营养钵、花盆、泥碗等将幼苗扣住,进行保温,预防霜冻。上午9点以后气温回升后逐渐撤去覆盖物。

霜冻防御霜冻防御
  2.在刚定植处于幼苗期的塑料拱棚内灌水,水量以半沟为宜,增加棚内湿度。   

  3.对尚未定植的塑料拱棚,以保温为主,待天气晴好且在近期无霜冻,棚内地温稳定通过14℃以上,选择晴天上午再定植幼苗。

  4.在定植幼苗的塑料拱棚内,在凌晨4点-5点燃放百菌清、腐霉利、嘧霉胺等烟雾剂,防病、增温、降湿,每亩用量200克~250克。

日光温室预防霜冻措施

  1.节能日光温室要做好保温工作,坚持早揭晚盖草苫,及时关闭风口,确保植株生长适宜的温度。

  2.育苗温室加强保温、增温措施,管护好近期准备定植的幼苗,防止老化。   

  3.在日光温室内燃放百菌清、腐霉利、嘧霉胺等烟雾剂,防病、增温、降湿。傍晚盖草苫后点燃熏烟,每亩用量200克~250克。使用时,把烟雾剂均匀摆放在温室后部过道上,由内向外依次点燃,次日通风2小时后才可进入棚内。   

  4.降雪(雨)或连阴的白天要揭开草苫,让蔬菜接受散射光。降雪(雨)天让雪(雨)直接落在棚膜上,避免雪(雨)落在草苫上增加重量,引起棚体坍塌。


霜冻天气后设施农业的管理

  1.霜冻低温及连阴天突然转晴后,塑料拱棚要及时放风降温,防止高温植株打蔫。

  2.连阴天突然转晴后日光温室采取放半苫、放花苫的办法避免温度急骤上升使植株打蔫,等植株恢复生长后再全部揭开。   

  3.及时喷洒清水或0.2%尿素水溶液或0.2%磷酸二氢钾水溶液,增加植株的抗性。


防范工作

把防霜冻作为最紧迫的任务来抓

  防止霜冻危害是夺取秋粮丰收的关键性措施,是打好秋粮生产的最后一仗。各级农业部门要把防霜冻作为最紧迫的任务来抓,克服麻痹松懈思想和消极畏难情绪,迅速行动起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做到“丰收一天不到手,管理一天不放松”,千方百计减轻和避免霜冻危害。


广泛发动群众迅速开展防霜冻工作

塑料拱棚塑料拱棚

  各地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多种媒体,广泛宣传防霜冻的严峻形势和重大意义,教育引导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切实增强防霜冻的自觉性,使防霜冻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快速形成层层动员、干群齐抓的工作局面。 


把防霜冻的关键措施落到实处

  各级农业部门要与气象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掌握霜冻的准确预报,适时发布预警信息,抓住最佳时段,组织群众防霜,切实提高防范效果。在作物上,要突出玉米和大豆等作物。在地块上,要把贪青晚熟地块、低洼地块作为防范的重点。在防范措施上,因地制宜地采取喷施抗寒制剂,增强作物抗逆能力;采取人工烟熏,提高局部环境温度;采取除掉空秆植株、站秆扒皮晾晒等措施。对发生轻霜危害的作物,要本着不下酷霜不开镰的原则,引导群众适时晚收,促进后熟,提高品质。


加强对防霜冻工作的指导和服务

  各级农业部门的主要领导要靠前指挥,亲自研究部署、督促落实。要组织干部和农技人员深入防霜冻一线,分片包干,落实责任。要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面对面地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确保防霜冻资金、物资和技术落实到位。各地要加强防霜冻工作督导,组成专门工作组赴各地进行重点督查,努力把霜冻危害和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灾后补救 

田间

  要积极加强田间管理。蔬菜,已发生冻害的幼苗,应在晴天进行清除受冻残体,注意茄果类蔬菜灰霉病、早疫病的发生与防治。可用50%扑海因1000倍、15%绿佳宝1000倍、28%灰霉立克500-1000倍喷施。同时,结合防治病毒病和蚜虫,病毒病可用抑毒星、菌毒杀星等,蚜虫可用吡虫啉类药剂防治。对未受冻害的幼苗,也要抓住晴天按上述方法普遍施药一次。连续阴雨天气,无法施药,可使用20%百腐烟熏剂,按大棚空间0.2-0.3克/立方米的用量进行烟熏,注意弱苗及小棚内不能用。  

果园

  果园可采取以下措施:1、花期受冻后,在花托未受害的情况下,喷赤霉素,可以促进单性结实,弥补一定产量损失。2、实行人工辅助授粉,促进坐果;喷施0.3%硼砂+1%蔗糖液,全面提高坐果率。3、加强土肥水综合管理,养根壮树,促进果实发育,增加单果重,挽回产量。4、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控:果树遭受晚霜冻害后,树体衰弱,抵抗力差,容易发生病虫害。因此,要注意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控,以尽量减少因病虫害造成的产量和经济损失。


农技推荐  

秋霜预测  

  一是通过调查了解多年的初霜来临情况,它出现的规律,包括平均、最早、最晚出现的日期,它形成的原因,出现的天气条件,再就是掌握地形受害程度,做到心中有数。   


  二是总结一些当地的看天经验,如“晚秋吹北风,日头火样红,日落红霞现,风停霜必浓。”这种情况出现的是混合型霜冻;“寒夜风云少,霜冻快来了”,这是辐射霜;还有“雪打高山,霜打洼”,是指地形而言等等。


霜冻的预防

    其一,合理调整作物布局,根据霜冻来的早晚,无霜期的长短,选取早熟品种,避开霜冻时间。   

  其二,在播种方面,可采取适当深播,合理密植,多施磷钾肥,精耕细作,改良土壤等方法。    

  其三,采用常规方法,如喷灌、放烟雾等。   

  其四,科学种田,扩大地膜种植面积,它不但保温保湿,还能提高地温。   

  其五,喷洒促早熟农药,使作物早熟。   


专家建议 

  初霜冻发生在作物成熟前期,直接影响产量,受灾后即使采取补救措施也很难挽回损失,所以在初霜冻危害较重的地区,应该选用耐寒和早熟品种,合理调整播种期,加强田间管理,确保作物在霜冻来前充分成熟。东北地区后期热量条件及初霜的早晚是决定作物后期是否能够充分灌浆、产量高低的重要因素。   

  对早熟作物而言,9月23日出现霜冻对产量影响不大,但不利于籽粒脱水,水分含量较高可能导致粮豆品质下降且不利于存储,易晤霉变质。对晚熟作物而言,尚未出现霜冻的地区,对贪青晚熟的作物要采取有效促熟措施,必要时带秆收获,以减轻霜冻对产量造成的损失。   

  1、新疆北部、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和吉林北部应因地制宜,采取喷施抗寒制剂、人工烟熏等措施,防御霜冻危害。   

  2、甘肃东部、陕西北部、山西中部等地应及时播种冬小麦、油菜,争取一播全苗。   


  3、东北、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和黄淮地区应抓住降雨间隙,及时收获成熟作物,防止阴雨天气造成危害。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热带作物 下一篇冬小麦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相关评论

查看更多>>
  • 匿名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

词条信息

IPA-10000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 浏览次数: 618 次
  • 编辑次数: 1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15-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