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传染性浆膜炎的病原为鸭疫里默氏杆菌,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鸭、鹅、火鸡等多种禽类的一种常见的急性、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由于该病的高死亡率、高淘汰率,已成为养鸭业经济损失的重要疫病之一。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春冬季较多发。本病潜伏期一般为1天~3天,有时可长达7天。主要侵害2周龄~7周龄幼鸭,呈急性或慢性经过。
症状表现
病鸭以淡绿色水样腹泻,运动失调,行走不稳,栽跟斗,双脚麻痹,头颈后仰,角弓反张,抽搐等为特征性症状。前期较明显的病鸭表现有精神沉郁,食欲废绝,眼鼻流出多量浆液性或黏性的分泌物,并在眼周围留下一个湿润的污秽圈。病程一般为1天~3天。
病理变化
特征性病理变化是浆膜面上有纤维素性炎性渗出物,以心包膜、肝被膜和气囊壁的炎症为主。气囊混浊增厚,气囊壁上附有纤维素性渗出物。脾脏肿大或肿大不明显,表面附有纤维素性薄膜,有的病例脾脏明显肿大,呈红灰色斑驳状。脑膜及脑实质血管扩张、淤血。慢性病例常见胫跖关节及跗关节肿胀,切开见关节液增多。少数输卵管内有干酪样渗出物。
诊断
确诊必须分离和鉴定鸭疫里默氏杆菌。鉴别诊断主要注意雏鸭病毒性肝炎和大肠杆菌病。雏鸭病毒性肝炎发病日龄比本病小,没有明显的腹泻症状,临死前和死后大多呈角弓反张姿态,剖检时,看不到浆膜的纤维素性炎症,肝表面有时可见出血斑点。剖检所见与鸭传染性浆膜炎十分相似,但前者一般没有明显的神经症状,而且鸭大肠杆菌病在病程后期解剖时,由于大肠杆菌在体腔内发酵,会产生难闻的气体。
防治
预防本病首先应改善鸭舍卫生条件,注意干燥、防寒,降低饲养密度,勤换垫草,最好采取网上养育和笼养,提供优质全价饲料和洁净饮水。有试验证明,给7日龄雏鸭皮下注射鸭疫里默氏杆菌灭活苗,1周后可产生坚强免疫力。药物治疗也是控制肉鸭发病与死亡的重要措施,发病初期在每500千克饲料中拌入林可霉素粉200克+大肠金(头孢噻呋)100克,饮水中加入神奇(杨树花提取物),每1升水加入本品1毫升,自由饮用,连用3天~5天,能有效地控制死亡,但一定要注意耐药问题,同时补充多种维生素和电解质促进康复。
相关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