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条
  • 图片
  • 视频

搜全站
智农361-农事百科 >>所属分类 >> 大豆种植   

大豆耙点病

标签: 暂无标签

收藏到:   顶[0] 发表评论(0) 切换手机版 编辑词条
  •                

        症状 主要为害叶、叶柄、茎、荚及种子。叶染病 生圆形至不规则形斑,浅红褐色,大小10-15mm,病斑四周多具浅黄绿色晕圈,大斑常有轮纹,造成叶片早落;叶柄、茎染病生长条形暗褐色斑;荚染病 病斑圆形,稍凹陷,中间暗紫色,四周褐色,严重的豆荚上密生黑色霉。
     
        病原 Corynespora cassiicola (Berk.et Curt.) Wei 称山扁豆生棒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梗单生或数根束生,直立或分枝,褐色,具1-20个隔膜,基部细胞膨大,大小45.5-385.0×7-10.5(μm);分生孢子圆筒形至棍棒形,淡褐色,正直或微弯,脐部明显,平截形,大小变异很大,42-210×7-14(μm),有3-15个隔膜,孢壁较厚,单生或2-6个串生。在老的培养物里形成近球形、无色的厚垣孢子,大小16-30×14-20(μm)。该菌在大豆和豇豆上致病性不同,可能有两个生理小种。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株残体上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菌源,也可在休闲地的土壤里存活二年以上。多雨和相对湿度在80%以上时利其发病。除为害大豆外尚可侵染蓖麻、棉花、豇豆、黄瓜、菜豆、小豆、辣椒、芝麻、番茄、西瓜等多种作物。

        防治方法 (1)选种抗病品种,从无病株上留种并进行种子消毒。(2)实行三年以上轮作,切忌与寄主植物轮作。(3)秋收后及时清除田间的病残体,进行秋翻土减少菌源。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大豆枯萎病 下一篇大豆羞萎病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相关评论

查看更多>>
  • 匿名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

词条信息

IPA-10000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 浏览次数: 357 次
  • 编辑次数: 1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15-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