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条
  • 图片
  • 视频

搜全站
智农361-农事百科 >>所属分类 >> 畜禽疫病防治   

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

标签: 暂无标签

收藏到:   顶[0] 发表评论(0) 切换手机版 编辑词条
  •     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由Blanchard(1938)于阿根廷紫苜蓿Meclicago sativae上首次发现并命名。该虫寄主范围广、繁殖力强、发育周期短、世代重叠、幼虫潜叶为害,是危害瓜豆类蔬菜、观赏植物、饲料作物的一种毁灭性害虫,许多国家将其列为最危险的一类检疫害虫。我国于1993年12月在海南省三亚市首次发现美洲斑潜蝇,1994年将其列为国内检疫对象。已查明寄生植物有21科100多种。受害花卉主要是菊花、大丽花、满天星等;美洲斑潜蝇自发现以来,短短几年之内就迅速蔓延至全国大部分地区,表现为来势猛、扩展快、暴发为害重等特点。
          
        危害特点幼虫潜食叶片栅栏组织,形成不规则弯曲的蛇形蛀道,幼虫排泄的黑色虫粪交替排在蛀道两侧。蛀道长度和宽度随虫龄的生长而增大。老熟幼虫从蛀道顶端咬破上表皮钻出叶面,滚落上中或在叶面上化蛹。

        发生特点美洲斑潜蝇在我国南方可终年发生,无越冬现象;北方地区露地自然条件下不能越冬,但可在温室内越冬。李洪奎等(1998)报道,美洲斑潜蝇在山东潍坊(北纬36°4′)自然条件下不能越冬,这与国外报道该虫在北纬35°以北自然环境中不能越冬是一致的。该虫在我国年发生代数南北差异较大。南方自然条件下年发生16~24代,华北地区6~14代。内蒙古赤峰市露地年仅发生3~4代,但在温室内可发生8~11代。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农业防治措施包括作物品种合理布局、轮作、调整播植期、清洁田园及改善田间小气候等。
    2.化学防治。从各地的研究结果看,目前防治美洲斑潜蝇效果最好的药剂是生物农药阿维菌素类(爱福订害极灭、虫螨克等),其次是沙蚕毒素类(杀虫单、杀虫双、巴丹等)、有机磷类的毒死蜱、农地乐以及拟除虫菊酯类的功夫、高效氯氰菊酯、甲氰菊酯等,其它如蝇蛆净、灭蝇胺等亦有较好的防效。
    阿维菌素类农药对美洲斑潜蝇成虫的取食和产卵有显著的忌避作用,对幼虫有很强的杀伤力,且持效期长,与其它农药相比对美洲斑潜蝇寄生蜂的杀伤力最小(黄居昌等,1999),因此,阿维菌素类农药及其复配制剂已成为我国目前防治美洲斑潜蝇的首选药剂。沙蚕毒素类农药效果也很好,但持效期短。菊酯类农药对成虫的效果比幼虫的好,而且持效期也短。因此,在成虫大量发生时,可考虑用菊酯类农药防治。生产上为防止和延缓抗性的形成,应注意各类农药轮换使用。
    3.生物防治。生物防治目前主要致力于保护和助长寄生蜂等天敌以充分发挥其对美洲斑潜蝇的自然控制作用,主要措施还是通过使用选择性农药。
    4.物理防治。利用美洲斑潜蝇对黄色的强烈趋性,在田间设置黄板可诱杀大量成虫。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棉卷叶野螟 下一篇黄尾毒蛾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相关评论

查看更多>>
  • 匿名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

词条信息

IPA-10000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 浏览次数: 334 次
  • 编辑次数: 1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15-03-23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