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条
  • 图片
  • 视频

搜全站
智农361-农事百科 >>所属分类 >> 蔬菜种植   

番茄早疫病

标签: 暂无标签

收藏到:   顶[0] 发表评论(0) 切换手机版 编辑词条

       番茄早疫病病菌主要侵染番茄幼苗和成株的叶、茎、花、果。大多在结果初期开始发生,结果盛期发病较重。老叶一般先发病。苗期染病茎部变黑褐色;成株叶片染病,发病初呈针尖大小的黑点,后发展为不断扩展的轮纹斑,边缘多具浅绿色或黄色晕环,中部出现同心轮纹,且轮纹表面生毛刺状不平坦物,别于圆纹病;茎部多发生在分枝处,产生褐色至深褐色不规则圆形或椭圆形病斑,稍凹陷或不凹,表面生灰黑色霉状物;叶柄受害,生椭圆形轮纹斑,深褐色或黑色,一般不将茎包住。青果染病,始于花萼附近,初为椭圆形或不定形褐色或黑色斑,凹陷,直径10-20毫米,后期果实开裂,病部较硬,密生黑色霉层。  
病原:称茄链格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菌丝丝状有隔膜。分生孢子梗自气孔伸出,束生,梗圆筒形或短杆状,暗褐色,分生孢子长卵形或棍棒状淡黄色。  
传播途径: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或种子上越冬,可从气孔、皮孔或表皮直接侵入,形成初侵染,田间经2-3天潜育后出现病斑,经3-4天又产生分生孢子,通过气流和雨水飞溅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导致病害不断蔓延。  
发病规律:病菌生长发育以26-28℃温度下最合适。生产上进入结果期的番茄开始进入感病阶段,伴随雨季的到来,番茄田上空常笼照着大量的分生孢子,每次大暴雨之后,番茄早疫病流行,就形成一个发病高峰,因此每年雨季到来的迟早,雨日及降雨次数的多少,降雨持续时间的长短均影响该病的扩展和流行。此外,大田改种番茄后,常因肥料不足发病重。棚室内湿度较高,日均温度达到15-23℃易于发病。此外,昼夜温差大、结露频繁的北方,即使不下雨,番茄叶面结露、叶缘吐水持续时间长,也可引起该病流行。  
防治方法:种植抗病品种。实行轮作。应与番茄、马铃薯等实行3年以上轮作。合理密植。以亩定值2500-3500株为宜,前期产量虽低,但中期产量高,小果少,发病轻。保护地番茄重点抓生态防治。重点调整好棚内温湿度,尤其是定植初期,闷棚时间不宜过长,防止棚内湿度过大、温度过高,做到水、火、风有机配合,减缓该病发生蔓延。合理施肥。按配方施肥要求,充分施足基肥,适时追肥,提高寄主抗病力。种子处理。种子要用52℃温水浸种30分钟或用种子重量0.4%的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拌种。也可用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10ml加水150-200ml,混匀后可拌种3-5kg,包衣晾干后播种,可有效杀死粘附于种子表皮或潜伏在种皮内的病菌。采用烟雾法。于发病初期用5%百菌清烟剂或10%速克灵烟剂熏治,每亩次200-250克。隔5-10天烟熏一次。在田间开始发病前,应及时喷施保护剂。发病后用药虽有一定抑制作用,但效果不理性。可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均匀茎叶喷雾,一般隔7-10天喷药1次。为防止产生抗药性,提高防效,提倡轮换交替或复配使用药剂。  
涂 茎:番茄茎部发病除喷淋杀菌剂外,也可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配成180-200倍液,涂抹病部,必要时可配成油剂,效果更好些。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蔬菜立体栽培技术 下一篇食用菌母种培育基的简易制作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相关评论

查看更多>>
  • 匿名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

词条信息

IPA-10000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 浏览次数: 537 次
  • 编辑次数: 1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15-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