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条
  • 图片
  • 视频

搜全站
智农361-农事百科 >>所属分类 >> 粮食种植   

病虫手册——玉米田棉铃虫

标签: 暂无标签

收藏到:   顶[0] 发表评论(0) 切换手机版 编辑词条

  Helicoverpa armigera (Hubner)异名Heliothis armigera Hubner鳞翅目,夜蛾科。别名玉米穗虫、棉挑虫、钻心虫、青虫、棉铃实夜蛾等。寄主 玉米、棉花、花生、芝麻、烟、苹果、梨、柑桔、桃、葡萄、无花果、草萄等。 
  
  为害特点:
  
  近年在一些栽培改制、复种面积扩大地区,棉铃虫为害玉米有加重趋势,尤以辽南、长江流域及新疆部分地区为主,玉米雌穗常受棉铃虫幼虫为害。1996年8月青海首次发现该虫为害玉米,其发生面积之大,虫量之多,损失之重,实为罕见,造成受害果穗不结实,减产严重。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4—18mm,翅展30—38mm,灰褐色。前翅有褐色肾形纹及环状纹,肾形纹前方前缘脉上具褐纹2条,肾纹外侧具褐色宽横带,端区各脉间生有黑点。后翅淡褐至黄白色,端区黑色或深褐色。卵半球形,0.44—0.48mm,初乳白后黄白色,孵化前深紫色。幼虫体长30—42mm,体色因食物或环境不同变化很大,由淡绿、淡红至红褐或黑紫色。绿色型和红褐色型常见。绿色型,体绿色,背线和亚背线深绿色,气门线浅黄色,体表面布满褐色或灰色小刺。红褐色型,体红褐或淡红色,背线和亚背线淡褐色,气门线白色,毛瘤黑色。腹足趾钩为双序中带,两根前胸侧毛连线与前胸气门下端相切或相交。蛹长17—21mm,黄褐色,腹部第5—7节的背面和腹面具7—8排半圆形刻点,臀棘钩刺2根,尖端微弯。
  
  生活习性:
  
  内蒙古、新疆年生3代,华北4代,长江流域以南5—7代,以蛹在土中越冬,翌春气温达15℃以上时开始羽化。华北4月中下旬开始羽化,5月上中旬进入羽化盛期。1代卵见于4月下旬至5月底,1代成虫见于6月初至7月初,6月中旬为盛期,7月为2代幼虫为害盛期,7月下旬进入2代成虫羽化和产卵盛期,4代卵见于8月下旬至9月上旬,所孵幼虫于10月上中旬老熟入土化蛹越冬。第1代主要于麦类、豌豆、苜蓿等早春作物上为害,第2代、3代为害棉花,3、4代为害番茄等蔬菜,从第1代开始为害果树,后期较重。成虫昼伏夜出,对黑光灯趋性强,萎蔫的杨柳枝对成虫有诱集作用,卵散产在嫩叶或果实上,每雌可产卵100—200粒,多的可达干余粒。产卵期历时7—13天,卵期3—4天,孵化后先食卵壳,脱皮后先吃皮,低龄虫食嫩叶,2龄后蛀果,蛀孔较大,外具虫粪,有转移习性,幼虫期15—22天,共6龄。老熟后入土,于3—9cm处化蛹。蛹期8—10天。该虫喜温喜湿,成虫产卵适温23℃以上,20℃以下很少产卵,幼虫发育以25—28℃和相对湿度75%一90%最为适宜。北方湿度对其影响更为明显,月降雨量高于100mm,相对湿度70%以上为害严重。
  
  防治方法:
  
  (1)搞好预测预报。

  (2)农业防治。采用上草环法,将稻草或麦秸浸湿,做成直径1.5—2cm的草环,在棉铃虫成虫产卵前及幼虫3龄前,把做好的草环用久效磷、甲胺磷、万灵等杀虫剂与敌敌畏1:1配成500倍液浸透,然后用工具夹药环套在玉米果穗顶端。也可用久效磷、甲胺磷配成500—800倍液涂穗,防治3龄前幼虫。

参考资料
[1].  智农361   http://www.ipa361.com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注意小麦联合收割机的保养工作 下一篇水稻分蘖期的田间管理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相关评论

查看更多>>
  • 匿名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

词条信息

IPA-10000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 浏览次数: 502 次
  • 更新时间: 2016-02-22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