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条
  • 图片
  • 视频

搜全站
智农361-农事百科 >>所属分类 >> 粮食种植   

玉米矮花叶病

标签: 暂无标签

收藏到:   顶[0] 发表评论(0) 切换手机版 编辑词条
  [分布与为害] 

  玉米矮花叶病,在我国各玉米产区均有发生。由玉米矮花叶病毒(MDMV)引起,除为害玉米外,还侵染高粱、谷子等作物及杂草。 [症状] 玉米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苗期受害重。最初在心叶基部叶脉间出现许多椭圆形退绿小点或斑纹,沿叶脉排列成断续的长短不一的条点,病情进一步发展,叶片上形成较宽的退绿条纹,尤其新叶上明显,叶色金黄,组织变硬,质脆易折断。有的从叶尖、叶缘开始,出现紫红色条纹,最后干枯。病株黄弱瘦小,生长缓慢,多数不能抽穗而死亡。少数病株虽能抽穗,但穗小,子粒少而秕瘦。根系易腐烂。 

  [发病规律] 

  玉米矮花叶病的初侵染毒源来自多年生的禾本科杂草。初春、越冬蚜虫复苏后,在新长出的带毒杂草嫩叶上取食而获毒,有翅蚜虫迁飞将病毒传播到春玉米及杂草上,以后在春、夏玉米上为害,造成病害流行。夏玉米收获后,蚜虫又回到杂草上越冬。6―7月份如天气干旱,不利于玉米生长发育,而利于蚜虫繁殖、迁飞,发病重。春玉米早播、夏玉米晚播均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农业措施 

  一是选用抗病自交系,种植抗病杂交种;

  二是春玉米适期早播,能避病增产;

  三是加强田间管理,增加玉米自身的抗病力。及时拔除病苗、病株,减少再侵染源。 

  2.药剂防治 在小麦乳熟期蚜虫迁飞高峰,及时喷药2―3次。药剂参照麦蚜防治。 
 
参考资料
[1].  智农361   http://www.ipa361.com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6BK-22型花生剥壳机 下一篇甘薯软腐病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相关评论

查看更多>>
  • 匿名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

词条信息

IPA-10000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 浏览次数: 420 次
  • 更新时间: 2016-02-22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