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条
  • 图片
  • 视频

搜全站
智农361-农事百科 >>所属分类 >> 粮食种植   

晚稻稻瘿蚊防治

标签: 暂无标签

收藏到:   顶[0] 发表评论(0) 切换手机版 编辑词条
  稻瘿蚊主要发生在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湖南等省,1年发生7~8代,以7~10月晚稻秧田及本田分蘖期发生最重。

  一、危害特征。

  稻瘿蚊以幼虫潜入水稻叶鞘内侧,蛀入生长点吸食汁液,生长点受刺激后形成“大肚秧”,心叶停止生长,叶鞘愈合并生长成管状,即“标葱”,对产量影响较大。稻瘿蚊以幼虫在田边、沟边的杂草上越冬,每年4月份开始出现成虫。成虫多栖息在近水面的稻丛基部或杂草丛中,夜间活动,有趋光性,喜阴凉环境,在高温酷热、不通风的环境下很容易死亡。稻瘿蚊发生的适宜温度为25~30℃,相对湿度在80%以上,多雨高温天气有利于稻瘿蚊的大发生。

  二、防治方法。

  防治稻瘿蚊,应以农业防治为基础,铲除田边、沟边的杂草,减少越冬虫源。在发生期间用药剂防治,秧田在秧苗一叶一针期、本田在抛秧或移栽后5~7天,每亩用48%乐斯本乳油200~250毫升,拌沙或尿素撒施,撒施时尽量做到均匀。乐斯本除对稻瘿蚊有出色的防效外,还能兼治同期发生的三化螟等其它害虫,能减少用药次数,降低用药成本。 
 
参考资料
[1].  智农361   http://www.ipa361.com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夏、秋糯玉米病虫害化学防治 下一篇甘薯紫纹羽病防治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相关评论

查看更多>>
  • 匿名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

词条信息

IPA-10000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 浏览次数: 451 次
  • 更新时间: 2016-02-22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