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条
  • 图片
  • 视频

搜全站
智农361-农事百科 >>所属分类 >> 粮食种植   

玉米穗腐病粒腐病

标签: 暂无标签

收藏到:   顶[0] 发表评论(0) 切换手机版 编辑词条
  【分布与为害】各玉米产区都有发生。特别在收获期多雨潮湿,贮藏期通风不良,发病较重。由禾本科镰孢菌(FusariumgraminearumSchw.)、青霉菌(Penicilliumspp.)、曲霉菌(Aspergillussp.)等侵染所引起。曲霉菌中的黄曲霉菌(A.flavusLink)不仅为害玉米,并产生有毒代谢物质,引起人和家畜家禽中毒。

  【症状】主要在果穗和子粒上发病,被害果穗顶部或中部变色,并出现粉红色、蓝绿色、黑灰色或暗褐色、黄褐色霉层,即病原菌的菌丝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籽变红褐色,无光泽,不饱满,质脆,内部空虚,常为交织的菌丝所充塞。果穗病部苞叶常被密集的菌丝贯穿,粘结在一起贴于果穗上不易剥离。

  【发病规律】病菌在种子、病残体上越冬,为初侵染病源。病菌主要从伤口侵入,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温度在8~20℃,相对湿度在75%以上,有利于病害发生。冷凉地区生育后期遇低温多雨,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实行轮作,消灭病残体。进行种子消毒。适期播种,合理密植,合理施肥,促进早熟。注意防虫、减少伤口。充分成熟后采收,充分晾晒后入仓贮存。

  2.药剂防治播种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侵种24小时。浸种后用清水冲洗即可播种。抽穗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重点喷果穗及下部茎叶,隔7天再喷1次。
 
参考资料
[1].  智农361   http://www.ipa361.com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播麦强化管理促早发 下一篇小麦播种较晚如何管理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相关评论

查看更多>>
  • 匿名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

词条信息

IPA-10000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 浏览次数: 410 次
  • 更新时间: 2016-02-22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