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条
  • 图片
  • 视频

搜全站
智农361-农事百科 >>所属分类 >> 粮食种植   

防治小麦吸浆虫要抓最佳时机

标签: 暂无标签

收藏到:   顶[0] 发表评论(0) 切换手机版 编辑词条
    小麦吸浆虫是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害虫,在我国小麦产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小麦吸浆虫有二种,一为麦黄吸浆虫,一为麦红吸浆虫,二种吸浆虫每年都发生一代,均以老熟幼虫在土壤中结圆茧越夏越冬,翌年当10厘米地温7℃以上时,休眠幼虫破茧而出,开始活动。

    一、影响小麦吸浆虫发生发展的因素它的发生轻重规律与雨水有关,一般的说4月多雨发生重,反之4月干旱则轻。小麦吸浆虫对温湿度有三个敏感期:第一是对温度的要求,即需要一定的低温滞育阶段如同小麦的春化阶段似的。第二当气温10℃以上才能解除滞育并活化破茧活动。第三是湿度的敏感期,即活动破茧后需要土壤的一定湿度,否则也不活动,在临化蛹期,需要短时间高湿度,若不能满足,则不化蛹而重新结茧,待下年再行活动。由于吸浆虫对湿度要求严格,所以一些河渠两岸、低洼地、常年灌区、山谷湿地发生重,反之高坡地、阳面地则轻,壤土地重,沙地轻。

    小麦品种间对吸浆虫的危害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不选择性,二是耐害性,三是抗虫性。不选择性是指小麦对害虫的取食、产卵、隐蔽等没有吸引力,也就是说吸浆虫成虫不愿意飞落。耐害性是指害虫能侵入危害,但由于小麦的光合作用能力强,很快得到补偿,损失不大。抗虫性是指害虫取食该植物后,害虫本身发育不良,死亡数量增加。目前小麦品种对小麦吸浆虫抗性主要表现在不选择性,但遗憾的是一些抗虫品种产量都不高,难以推广。因此,就小麦生产而言,对小麦吸浆虫还是以药物防治为主。

    二、防治时机分析过去防治小麦吸浆虫重点是防治地下幼虫。方法有效但也存在缺点。所以相对于地表防治幼虫而言,还是穗期防治比较好。当小麦拔节,幼虫开始破茧上升;小麦开始孕穗,幼虫上升到地表过去强调此时防治;小麦进入抽穗期吸浆虫蛹开始羽化为成虫,抽穗盛期是吸浆虫成虫大量羽化时期,成虫羽化后一天就交尾产卵,成虫多选择已经抽穗而未扬花的麦穗产卵,而且,卵多产在护颖与外颖、小穗与小穗、小穗与穗轴之间。一头成虫可以产卵40-60粒,最多达90粒,卵期4-5天,幼虫孵化后随即爬至外颖基部,由内外颖缝合处转入颖壳,附于子房或刚扬花灌浆的麦粒上,以口器锉破麦粒果皮吸允流出的浆液,约20天,幼虫老熟,小麦接近成熟,幼虫爬到颖壳外或麦芒上,遇到雨水、风、露水或自动弹落入土表,3天后结圆茧,但也有小结圆茧的裸露幼虫,钻入地下l0厘米处居多,但随着冬天来临,气温降低,幼虫潜入地下20厘米以下小冻层越冬。

    三、施药方法掌握以上小麦吸浆虫发生规律,那么防治重点放在穗期上,即小麦齐穗时吸浆虫成虫大量飞来产卵,到4-5天后卵孵出幼虫危害这段时间,是我们进行防治的最佳时期。所用药剂:①25%农用溴氢菊酯敌杀死3000倍液,②4.5%高效氯氰菊酯1000倍液均可,全部往麦穗上喷洒,药量一定要充足每亩不少于45公斤药液,也就是说,药液一定要流入护颖、外颖、小穗基部等各产卵处,当新孵出幼虫以口器锉破麦粒果皮处既有药膜存在,此时虫体小,抗性弱,一般吸食后不久中毒死亡,达到预期目的。
 
 
 
参考资料
[1].  智农361   http://www.ipa361.com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怎样防止玉米只长秆不结穗 下一篇吉林玉米“大双覆”增收好技术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相关评论

查看更多>>
  • 匿名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

词条信息

IPA-10000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 浏览次数: 324 次
  • 更新时间: 2016-02-22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