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条
  • 图片
  • 视频

搜全站
智农361-农事百科 >>所属分类 >> 畜禽疫病防治   

药用植物菊花霜霉病

标签: 暂无标签

收藏到:   顶[0] 发表评论(0) 切换手机版 编辑词条
  •     症状 春季发病致幼苗弱或枯死,秋季染病整株枯死。主要为害叶片、嫩茎、花梗和花蕾。病叶褪绿,叶斑不规则,界限不清,初呈浅绿色,后变为黄褐色,病叶皱缩,叶背面菌丝较稀疏,初污白或黄白色,后变淡褐或深褐色。

        病原 Peronospora radii de Bary称菊花霜霉,属鞭毛菌亚门真菌。孢囊梗单生或丛生,由气孔伸出,大小225—412×7.8—11.8(μm),主梗是全长1/2—3/4,冠部呈3—7次叉状分枝,顶端呈2—3叉分枝,直角或锐角,顶枝长7.8—11.8μm,端细,基部稍粗,顶枝端钝圆,略膨大。孢子囊淡褐色,椭圆形,大小24.5—31.2×14.7—24.5(fAm),主要为害菊花(Chrysanthemum sinense)。此外有报道Peronosporadanica Gaum称丹麦霜霉菌,能侵染贡菊(Chrysanthemum mroifolium)和滁菊,不侵染资菊和杭白菊。P.danica菌丝白色,孢囊梗3—5次分叉,第一分叉不对称,大小28.6—707×9—16(μm),主干长192—473ym,末端分叉近直角,长7.8—157μm,直或弯,端尖;孢子囊椭圆形,无色,无乳突,大小23—33×17—27(μm),萌发后产生芽管。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体在病部或留种母株脚芽上越冬,翌春2月中产生孢子囊借风飞散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秋季9月下至10月上旬又发病,该病多发生在年均温16.4℃、春季低温多雨的山区,秋季多雨病害再次发生或流行;连作地、栽植过密易发病。

        防治方法 (1)加强肥水管理,防止积水及湿气滞留。(2)春季发现病株及时拔除,集中深埋或烧毁。(3)发病初期开始喷洒72%克露(或克霜氰或克抗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隔10左右1次,共防2—3次,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药用植物红花炭疽病 下一篇药用植物金银花(忍冬)白粉病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相关评论

查看更多>>
  • 匿名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

词条信息

IPA-10000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 浏览次数: 492 次
  • 编辑次数: 1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15-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