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条
  • 图片
  • 视频

搜全站
智农361-农事百科 >>所属分类 >> 粮食种植   

小麦粒瘿线虫病

标签: 暂无标签

收藏到:   顶[0] 发表评论(0) 切换手机版 编辑词条
    症状 又称小麦粒线虫病。染病的小麦苗期至成 熟期都有症状表现,以在麦穗上形成虫瘿最为明显。受害麦苗叶片短阔、皱边、微黄、直立,严重者萎缩枯死。能长成的病株在抽穗前,叶片皱缩,叶鞘疏松,茎秆扭曲。孕穗期以后,病株矮小,茎秆肥大,节间缩短,受害重的不能抽穗,有的能抽穗但不结实而变为虫瘿。有时一花裂为多个小虫瘿。有时是半病半健,病穗较健穗短,色泽深绿,虫瘿比健粒短而圆,使颖壳向外开张,露出瘿粒。虫瘿顶部有钩状物,侧边有沟,初为油绿色,后变黄褐至暗褐色,老熟虫瘿有较硬外壳,内含白色棉絮状线虫,瘿粒外形与腥黑穗病粒相同,但黑穗病粒外膜易碎,内为黑粉孢子。

    病原 Anguina tritici (Steinbuch) Chitwood 称小麦粒线虫,属植物寄生线虫。雌雄成虫线形较不活跃,内含物较浓厚,具不规则膜肠状体躯,卵母细胞及精母细胞成轴状排列。雌虫肥大卷曲成发条状,首尾较尖,大小3―5×0.1―0.5(mm),雄虫较小,不卷曲,大小1.9―2.5×0.07―0.1(mm)。卵产于绿色虫瘿内,散生,长椭圆形,大小73―140×33―63(μm),1龄幼虫盘曲在卵壳内,2龄幼虫针状,头部钝圆,尾部细尖,前期在绿瘿内活动,后期则在褐色虫瘿内休眠。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粒线虫以虫瘿混杂在麦种中传播。虫瘿随麦种播入土中,休眠后2龄幼虫复苏出瘿。麦种刚发芽,幼虫即沿芽鞘缝侵入生长点附近,营外寄生,为害刺激茎叶原始体,造成茎叶以后的卷曲畸形,到幼穗分化时,侵入花器,营内寄生,抽穗开花期为害刺激子房畸变,成为雏瘿。灌浆期绿色虫瘿内幼虫迅速发育再蜕3次皮;经3―4龄成为成虫,每个虫瘿内有成虫7―25条。雌雄交配后即产卵,孵化出幼虫在绿虫瘿内为害,后虫瘿变为褐色近圆形。2龄幼虫休眠于内。一个虫瘿内有幼虫8000―25000条。干燥气候,幼虫能存活1―2年。该线虫是小麦蜜穗病病原细菌(Corynebacterium tritici)侵入小麦的媒介体。该线虫除侵染小麦外,还可侵染黑麦、大麦和燕麦。发病轻重与种材料中混杂的虫瘿量和播后的土壤温度。土温12―16℃,适于线虫活动为害。沙土干旱条件发病重,粘土发病轻。

    防治方法 (1)加强检验 防止带有虫瘿种子远距离传播。(2)建立无病留种制度 设立无病种子田,种植可靠无病种子。(3)清除麦种中虫瘿 清水选 麦种倒入清水中迅速搅动,虫瘿上浮却捞出,可汰除95%虫瘿。整个操作争取在10分钟内完成,防止虫瘿吸水下沉。盐水选用20%盐水汰除虫瘿较清水彻底,但事后要用清水洗种子。硫酸铵液选法 用26%硫酸铵液汰洗即可。(4)实行3年以上轮作 防止虫瘿混入粪肥,施用充分腐熟有机肥。(5)药剂处理种子 用50%甲基对硫磷或甲基异柳磷,按种子量0.2%拌闷种子。每100kg种子用药200g对水20kg,混匀后,堆50cm厚,闷种4小时,即可播种。(6)药剂防治 用15%涕灭威颗粒剂每667m237.5―100g或10%克线磷200g、3%万强颗粒剂150g。
 
   

 
参考资料
[1].  智农361   http://www.ipa361.com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小麦叶锈病 下一篇小麦全蚀病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相关评论

查看更多>>
  • 匿名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

词条信息

IPA-10000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 浏览次数: 502 次
  • 更新时间: 2016-02-22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