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品种来源及选育经过
1994年红兴隆科研所将wx基因转入两个早熟普通玉米自交系中,经多年连续自交,选育出2个稳定自交系:红早糯A和红早糯B。1999年以红早糯A为母本,红早糯B为父本组配杂交组合北粘1号(原代号红236)。2000~2002年在所内进行产量鉴定,同时进行大面积示范。2003~2004年参加黑龙江省联合区域试验,2004年同时参加黑龙江省生产试验。2005年1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推广。
2 品种特征特性
植株性状:北粘1号幼苗叶鞘为紫红色,叶窄长,心叶上冲,脉纹较清晰;植株半紧凑型,成株叶片11~14片,植株抗倒伏;花丝为淡黄色,花药黄绿色,雄穗分枝适中;株高215cm,穗位高80cm。
果穗性状:果穗柱形,穗长20.0cm左右,穗粗4.9cm左右,14~18行,白轴,籽粒为淡黄色,硬粒型,百粒重为31g左右,容重769g/L,出籽率83.6%。
生育期:北粘1号属早熟糯玉米单交种,在适应区生育期103天左右,需活动积温2000~2050℃。
抗逆性:种子拱土能力强,幼苗发苗快,抗冷性强,植株抗倒伏,并具有较强的耐旱性和广泛的适应性。经省农科院植保所病害接种鉴定结果:中抗大斑病;丝黑穗病感病率9.9%~15.2%。
品质分析:2003~2004年经农业部谷物检验测试中心(哈尔哈)二年检验,籽粒平均含:粗蛋白10.11%;粗脂肪5.35%;淀粉70.86%;赖氨酸0.30%。支链淀粉含量99.5%
该品种比现在大面积种植的垦粘1号早熟7~8天,鲜食可提前上市。适口性好,黏甜芳香,口感细腻,食用品质突出。
3 产量表现
2000~2001所内两年鉴定试验,平均产量为7325.0kg/公顷,比对照(垦粘2号)平均增产6.5%;2002年异地鉴定试验,平均产量为7268.9kg/公顷,比对照(垦粘2号)增产7.5%;2003~2004年参加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7911.25kg/公顷,比对照(克粘1号)平均增产28.34%。2004年参加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 8587.76kg/公顷,比对照(克粘1号)平均增产25.0%。
4 栽培要点
适时播种:一般为5月上旬播种,作鲜食在红兴隆地区6月20日前直播均可。但本品种不适宜育苗移栽。
合理密植:一般条件下可作为普通品种采用机械直播或人工点播。栽培密度6.0万株/公顷左右。
科学施肥:选择肥力中上的平坦地及岗地种植,秋起垄秋施底肥磷酸二铵225kg/公顷,有条件还可加施硫酸钾40kg/公顷;在拔节期追施尿素180~225kg/公顷。
及时管理:北粘1号幼苗生长快,故需及时铲趟管理,保证在玉米生长期三铲三趟,适时收获。
适宜种植区: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做籽实类型种植,做鲜食玉米北方地区均可种植。鲜食适宜采收期为吐丝后21~24天。由于该组合熟期早,在第一、二积温带种植,一般不需隔离,但在三、四积温带为保持口味纯正必须与其它玉米隔离种植。
5 制种技术
自交系繁殖种植密度7.0~7.5万株/公顷左右。制种时,父母本可同期播种,父母本比例为1∶5或1∶6。制种产量为2500kg/公顷左右。
相关评论
查看更多>>